
(1).輕而薄的白色絲織品。 元 趙孟頫 《題商德符學士<桃源春曉圖>》詩:“ 瀛洲 仙客知仙路,點染丹青寄輕素。”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腰機式》:“凡織杭西、羅地等絹,輕素等綢,銀條、巾帽等紗,不必用花機,隻用小機。”
(2).借指用輕薄的白色絲織品做的衣服。 唐 徐彥伯 《孤燭歎》詩:“煖手縫輕素,嚬蛾續斷弦。” 宋 楊萬裡 《雨後曉登碧落堂》詩:“天衣異人世,一色製輕素。”
(3).簡約,簡單樸素。《南史·王珍國傳》:“罷任還都,路經 江州 ,刺史 柳世隆 臨渚餞别,見 珍國 還裝輕素,歎曰:‘此真良二千石也。’”
“輕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面的含義,結合不同曆史文獻的用法可具體解析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紡織工藝細節,可參考《天工開物》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輕素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人的性格或品行淡泊、樸素、不愛炫耀。
輕素由“車”和“目”兩個部首組成,總共6個筆畫。
輕素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原句為“君子不器。”意指君子不張揚自己的才華和地位,以淡泊樸素的姿态示人。
繁體中文中,輕素的寫法為「輕素」。
古代漢字中,輕素的寫法并沒有變化,仍然是現代漢字的形式。
1. 他的穿着一直很輕素,從不追求時尚。
2. 她的性格非常輕素,不喜歡張揚。
3.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保持一顆輕素的心很重要。
輕微、輕松、素質、素食、樸實、樸素
淡泊、樸素、簡樸、不浮誇
浮華、奢華、張揚、浮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