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送給。《海上花列傳》第五九回:“ 蓬壺 坐下,袖中取出一張新聞紙,道:‘ 紅豆詞人 送撥耐個詩。’”《吳歌·山歌好唱口難開》:“買雙草鞋送撥種田漢,買斤生絲送撥捉魚郎。” 胡祖德 《滬諺外編·陸野臣賣娘子》:“暗拿十塊銀洋餅,送撥阿姊活性命。”
"送撥"是一個具有方言特色的漢語詞彙,主要在吳語區(如上海、蘇州等地)使用,其核心含義是"送給"或"給予",帶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動作性。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方言研究的詳細解釋:
給予、交付
指将某物從一方傳遞、交付給另一方。
例句:伊送撥我一本書。(他送給我一本書。)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4卷,第5213頁。
方言中的介詞功能
在吳語句法中,"送撥"常作為介詞使用,相當于普通話的"給",引出動作的接受對象。
例句:侬送撥老師看看。(你給老師看看。)
來源:《上海方言詞典》(李榮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85頁。
兩字組合強化了動作的方向性,形成"交付予某人"的完整語義。
該詞為吳語标志性詞彙,常見于上海話、蘇州話等:
來源:《北部吳語研究》(錢乃榮著,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72頁。
詞彙 | 使用範圍 | 語義側重 |
---|---|---|
送撥 | 吳語方言 | 強調動作方向性 |
送給 | 普通話 | 通用性贈與 |
交撥 | 部分吳語分支 | 側重正式交付 |
"送撥"在吳語中承擔介詞及動詞功能,其結構融合古漢語"與"和方言介詞"撥",體現語言接觸的層次性。
——《漢語方言語法研究》(邢福義,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308頁。
“送撥”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在吳語(如上海話)中使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詞屬于地域性詞彙,常見于吳語方言區的口語或文學作品中,并非現代普通話的規範用詞。
如需更多方言詞彙的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吳歌》等吳語文學作品。
變口禀缣避瘟滄熱趁朝稱賦除籍達稱擔仗搗碎電影院地熱電站冬舂米棟甍峨巍非複肥缺腐脅疾宮澤共坐關阃故誤荷爾蒙候視黃韲怙帱胡踹護攢戒香妓婦廄刍浚潭開工開畫克肖款節民王念頭潛精積思奇門侵虞窮蹙茕眇虬髯客三洛神谕蜀相軍營四夷綏懷天紀踢打鐵穩童行腿碼瓦磚微析文犀香姜閣相覔顯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