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骥伏枥的意思、骥伏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骥伏枥的解釋

亦作“ 驥櫪 ”。亦作“ 驥伏 ”。猶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壯志。語出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宋 陸遊 《百歲》詩:“壯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懷狐首丘。” 宋 京镗 《念奴嬌·次宇文總領遊北湖韻》詞:“驥櫪難淹,鵬程方遠,大器成須晚。” 清 蒲松齡 《上健川汪邑侯啟》:“膏火燒殘,欲下牛衣之淚;唾壺擊缺,難消驥櫪之心。” 清 林則徐 《送嶰筠賜環東歸》詩:“漫道識途仍驥伏,都從遵渚羨鴻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骥伏枥"出自東漢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裡",該典故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蘊。從漢語構詞法解析,"骥"為形聲字,從馬冀聲,本義指千裡馬,《說文解字》釋為"千裡馬也,孫陽所相者";"枥"即馬槽,《廣韻》注音"郎擊切",屬入聲字;"伏"字甲骨文象犬匍匐狀,引申為潛藏之意。

該成語通過駿馬屈居馬槽的具象,喻指賢才身處困境仍胸懷大志的抽象概念。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骥者,冀北之良馬",強調其地域特性與卓越品質。據《曹操集校注》記載,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時,五十三歲的曹操以此明志,展現"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境界。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該典故衍生出"老骥伏枥""枥骥"等固定搭配。宋代陸遊《聞虜亂有感》"羞為老骥伏枥悲,甯作枯魚過河泣",明代劉基《題老翁騎牛圖》"豈無鬥酒為君歡,老骥伏枥悲暮年",均繼承并發展了這一意象的文學表現力。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3. 《曹操集校注》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龜雖壽》原文 (https://ctext.org/zh)

網絡擴展解釋

“骥伏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 fú lì,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年老而仍有雄心壯志,常用于比喻人雖年邁但志向遠大。該詞可簡化為“骥枥”或“骥伏”。

  2. 結構與字義解析

    • 骥:本義指千裡馬,象征才能出衆者。其字形由“馬”和“翼”組成,前者為馬的象形,後者隱喻如鳥展翅般的潛力。
    • 伏枥:指馬伏于馬槽,字面意為良馬雖年老力衰,仍渴望馳騁千裡,引申為抱負未因年歲消減。
  3.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時期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句以老馬自喻,表達暮年仍奮發進取的精神。

  4. 用法與示例
    多用于文學或贊頌語境,如宋代陸遊《百歲》詩:“壯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懷狐首丘。”(注:此例出自權威性較低的網頁,需謹慎參考。)

  5. 相關擴展

    • 常見誤讀:“骥”正确讀音為jì,易誤讀為“yì”。
    • 近義表達:更常用的完整形式為“老骥伏枥”,二者含義相同,但“骥伏枥”屬簡略用法。

該成語通過“良馬伏槽”的意象,生動傳遞了“年齡不阻壯志”的積極精神,常用于激勵或贊頌年長者的不懈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

奧衍白濁霸攬犇競别緒不可揆度禅堂乘鸨陳寫川川出腳除試慈臨得巧诋諆诋議法樂風射腹胪恭饬工業用拖拉機攻熨廣夷刮席佹瑣谷田還香了願環鎮湖北省呼鷹賈用嗟悼局調絶統老哥哥靈文旅夢默告攆走凝重劈劈拍拍荞面熱突突日辰日暮途遠銳意傻大個兒閃顫扇輿收電饕餮之徒脫口秀唾取玮器未已遐沖下力狹吝銜舻消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