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骥伏枥的意思、骥伏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骥伏枥的解釋

亦作“ 驥櫪 ”。亦作“ 驥伏 ”。猶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壯志。語出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宋 陸遊 《百歲》詩:“壯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懷狐首丘。” 宋 京镗 《念奴嬌·次宇文總領遊北湖韻》詞:“驥櫪難淹,鵬程方遠,大器成須晚。” 清 蒲松齡 《上健川汪邑侯啟》:“膏火燒殘,欲下牛衣之淚;唾壺擊缺,難消驥櫪之心。” 清 林則徐 《送嶰筠賜環東歸》詩:“漫道識途仍驥伏,都從遵渚羨鴻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骥伏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 fú lì,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年老而仍有雄心壯志,常用于比喻人雖年邁但志向遠大。該詞可簡化為“骥枥”或“骥伏”。

  2. 結構與字義解析

    • 骥:本義指千裡馬,象征才能出衆者。其字形由“馬”和“翼”組成,前者為馬的象形,後者隱喻如鳥展翅般的潛力。
    • 伏枥:指馬伏于馬槽,字面意為良馬雖年老力衰,仍渴望馳騁千裡,引申為抱負未因年歲消減。
  3.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時期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句以老馬自喻,表達暮年仍奮發進取的精神。

  4. 用法與示例
    多用于文學或贊頌語境,如宋代陸遊《百歲》詩:“壯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懷狐首丘。”(注:此例出自權威性較低的網頁,需謹慎參考。)

  5. 相關擴展

    • 常見誤讀:“骥”正确讀音為jì,易誤讀為“yì”。
    • 近義表達:更常用的完整形式為“老骥伏枥”,二者含義相同,但“骥伏枥”屬簡略用法。

該成語通過“良馬伏槽”的意象,生動傳遞了“年齡不阻壯志”的積極精神,常用于激勵或贊頌年長者的不懈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骥伏枥》的意思

《骥伏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高才華的人因受制于庸碌無能的上級或環境而不能施展才華,處境被束縛的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骥伏枥》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骥:馬類,部首馬,筆畫數17。

伏:人類,部首人,筆畫數6。

枥:木類,部首木,筆畫數7。

來源

《骥伏枥》出自《史記·李斯列傳》:“靡不有初,骖不戒庥,久要自牧。至若孟嘗君,挾紳之東,雄韪骥尾,伏枥宵乎。若夫霍、鄭,既殪相如,又反赍之均。以其無敵于天下,非馬不可乘。”

繁體

《骥伏枥》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驥伏棄》。

古時候漢字寫法

《骥伏枥》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駃伏枥》。

例句

他的才能和能力被無能的上司限制,如同一匹飛快的馬被拴在馬廄裡,真是骥伏枥

組詞

組詞:骥馬飛奔、枥木相接、伏枥卧栖。

近義詞

近義詞:骥子龍生、玉人何處、侯門伴讀。

反義詞

反義詞:龍行虎步、猛犸象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