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薄草率。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晉書>》:“ 謝萬 之佻率, 郗超 之奸諂……皆亂世無賴,蠹國敗家。”
“佻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佻率”讀作tiāo lǜ,意為輕薄草率,形容人言行輕浮、不莊重或處事隨意缺乏嚴謹。
2. 詞源與用法
3. 文獻例證
清代李慈銘在《越缦堂讀書記·<晉書>》中批評曆史人物時提到:“謝萬之佻率,郗超之奸諂……皆亂世無賴,蠹國敗家”,此處“佻率”直接用于形容人物品行的缺陷。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
“佻率”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人或行為缺乏莊重感與責任感,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對人物品行的批判性評價。需注意其貶義屬性,避免誤用。
佻率,是一個多義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言談舉止輕浮、不嚴肅的樣子。此外,它還可以表示某些事物的表面光滑、嬌嫩。下面我們來拆分部首和筆畫,了解其來源,探究其繁體形式,以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佻率的拆分部首是「人」和「㕣」,它一共由12畫組成,其中「㕣」部由5畫構成。
佻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釋小成》中的解釋。最初,它是用來形容食物色香味俱佳的意思,後來擴展為形容人的行為或氣質。
佻率的繁體字形為「僯」,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
在古代,佻率的寫法經曆了一些演變。最早的寫法為「佻」字,它由「亻」(人首)和「兆」(變形後的「㕣」)組成。後來,字形逐漸演變為目前的「佻」字。
他的佻率舉止常常讓人不敢恭維。
佻率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詞組,如:佻率行為、佻率言辭等。
近義詞包括輕佻、輕狂、輕浮等。
反義詞包括莊重、嚴肅、認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