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ictment;plaint] 訴狀
當時即進城寫下首狀,次早就教張霸到 平江府出首。——《灌園叟晚逢仙女》
(1).猶言自供狀。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劉生青詞之譴》:“ 榮輔 聽罷,惶懼殊甚,手寫首狀,言自後更不敢復作青詞。”
(2).猶訴狀。《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 幸逢 當官遞上一紙首狀,狀雲:首狀人 幸逢 ,係 張家灣 民,為舉首略賣事。”
“首狀”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指個人主動書寫的供認罪狀或陳述事實的文書。例如:
指用于訴訟或舉報的正式文書,常見于古代司法場景。例如:
部分文獻中還提到“首狀”可指語法結構中的“句首狀語”(如存現句的句首時間或處所成分),但此用法現代較少見。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司法案例中的用法,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首狀(shǒu zhu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首”和“狀”。
“首”是“首字頭”的意思,它是漢字的部首之一,表現為字的前面一半。它的聲調是shǒu,拼音是shou3,部首筆畫是5。
“狀”是“狀态”的意思,它也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表現為字的後面一半。它的聲調是zhuàng,拼音是zhuang4,部首筆畫是7。
《首狀》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最早出現于史書之中。在繁體字中,“首”和“狀”分别是“首”和“狀”,拼音和部首筆畫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的構成和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首”和“狀”的基本形狀和拆分部首保持不變。隻是在書寫風格和字體上有所變化。
1. 他在首狀中請求寬恕他的罪行。
2. 陳述信是一種需要寫好首狀的文書。
- 首先(shǒu xiān):表示事件或行為發生的第一個。
- 狀況(zhuàng kuàng):表示一種具體的狀态、情況。
- 首要(shǒu yào):表示最重要、最優先的。
申報、請求、陳詞。
應答、回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