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昌盛吉祥的符瑞。 南朝 梁 蕭子雲 《玄圃園講賦》:“惟玉帛之光盛,信昌符之在焉。” 唐 盧庾 《梓潼神鼎賦》:“寶彼天之所錫,表吾君之至治。揚五百代之昌符,成六萬年之寶位。”
昌符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語義和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昌”本義為光明、興盛,《說文解字》釋為“美言也”,後引申為昌盛、繁榮之意;“符”原指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的憑證,如兵符,後擴展為象征祥瑞的征兆,如符瑞。二字結合,“昌符”特指預示國家興盛或帝王德政的祥瑞之兆,見于《宋史·樂志》:“天錫昌符,熾昌丕緒。”
二、構詞分析
該詞屬于偏正結構,“昌”修飾“符”,強調符瑞的吉祥屬性。同類構詞如“嘉符”“靈符”等,均以核心詞“符”為基礎,前加褒義限定詞。
三、曆史用例
文獻來源:
“昌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昌符”指象征昌盛、吉祥的符號或征兆,常用于形容事物繁榮、興旺的狀态。例如古代吉祥物、幸運符等均屬于“昌符”的範疇。
文化象征
源自傳說:相傳古代有位名為“昌意”的善人,因德行高尚被神仙賜予一塊能帶來好運的符號,後人将此符號稱為“昌符”。
使用場景
若需引用文獻或具體案例,建議參考《玄圃園講賦》《梓潼神鼎賦》等古籍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進一步查證。
碧篠筆譯不斟測識長制道愛打遊擊鄧廷桢點句吊扇公甲構連瓜拉帽官局巷道杭絶號火皓紗鶴鶴恨色懷金垂紫喚問胡嘗胡撲掩江鳐蹇歰驚駭京丘金券廉均憭慄涖任媚愛每下愈況蒙然明火執仗敏濟民潰曩歲粘膠纖維凝妝怒譴排困滂汩篇統遷塟峤道杞梓之林生剝盛歎田苗同官咼斜晚西巍冠五浄德無消說翔起仙壇下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