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幅的意思、調幅的詳細解釋
調幅的解釋
(1) [modulate]∶對無線電載波的幅度進行調制
(2) [amplitude modulation]∶按照待發送的信息使一個波的振幅隨之變化的調制方式
詳細解釋
“振幅調制”的簡稱。使載波的振幅按照所需傳送信號的變化規律而變化,但頻率保持不變的調制方法。調幅在有線電或無線電通信和廣播中應用甚廣。
詞語分解
- 調的解釋 調 (調) à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将。 訪查了解:調查。調研。 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和諧好聽的一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調子。調號。調式。腔調。曲調。大調。小調。南
- 幅的解釋 幅 ú 布的寬度:幅面。雙幅。寬幅。 泛指事物的寬度:幅度。幅員(“幅”是寬度,“員”是周圍。指疆域或領土的面積。如“我國幅幅廣大”)。振幅。篇幅。 邊緣:邊幅。 量詞,用于布帛、圖畫等:一幅畫。五幅
專業解析
調幅(tiáo fú)是現代漢語中的專業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語言學釋義
指調整或改變幅度、範圍的行為。其中“調”意為調整、調節,“幅”指寬度、範圍,合稱表示對某種尺度或界限的調控。
例:政策實施需根據實際情況調幅,避免一刀切。
-
無線電技術專義
作為“振幅調制”(Amplitude Modulation, AM)的簡稱,指通過改變載波信號的振幅來傳遞信息的通信技術。其核心原理是将低頻信號(如音頻)疊加到高頻載波上,使載波振幅隨信號變化,從而實現信息傳輸。該技術廣泛應用于廣播、航空通信等領域。
例:傳統廣播電台常采用調幅技術發射信號。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95頁。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第9卷第107頁。
- 無線電技術定義參見《電子學術語國家标準》(GB/T 2900.56-2019)。
網絡擴展解釋
調幅(Amplitude Modulation,簡稱AM)是一種通過改變載波信號的振幅來傳遞信息的調制技術,廣泛應用于通信和廣播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原理
調幅的核心是将低頻信息信號(如聲音、數據)疊加到高頻載波信號上。具體過程為:
- 載波信號:高頻正弦波,公式為 $C(t) = A_c cos(2pi f_c t)$,其中 $A_c$ 是振幅,$f_c$ 是頻率。
- 調制信號:攜帶信息的低頻信號 $m(t)$(例如音頻信號)。
- 調幅後的信號:将調制信號與載波疊加,表達式為:
$$
s(t) = left[ A_c + m(t) right] cos(2pi f_c t)
$$
此時,載波的振幅隨 $m(t)$ 變化。
2.關鍵參數
- 調制指數(μ):表示調制深度,定義為調制信號最大振幅與載波振幅之比,即 $μ = frac{A_m}{A_c}$。若 $μ > 1$ 會導緻過調制,信號失真。
- 帶寬:調幅信號的帶寬是調制信號最高頻率的兩倍($2f_m$),包含上邊帶和下邊帶。
3.應用場景
- AM廣播:中波和短波廣播電台(如傳統的收音機廣播)。
- 航空通信:部分飛機與塔台通信使用調幅。
- 電視信號:用于傳輸視頻信號的亮度分量(已逐步被數字調制取代)。
4.優缺點
- 優點:實現簡單、成本低、接收機結構簡易。
- 缺點:抗噪聲能力弱(易受雷電、電器幹擾)、功率利用率低(大部分能量集中在載波而非信息邊帶)。
5.與其他調制方式的對比
- 調頻(FM):通過改變頻率傳遞信息,抗幹擾性強,常用于高保真廣播。
- 調相(PM):通過改變相位傳遞信息,多用于數字通信。
示例說明
若用1 kHz的音頻信號調制1 MHz的載波,調幅後信號頻譜會包含1 MHz的載波頻率,以及1 MHz±1 kHz的上下邊帶(999 kHz和1001 kHz)。
别人正在浏覽...
背嵬變風卞莊避辭賓校倉敖慘僻抄竊晨極瞋視趁旨惆惕淬浴待祿電掣風馳電話局東堂桂法雷放發逢羅風起焚劫覆敗負绐拂雲箒關東平原故程過秦論函約和而不同侯氏後歲化蛇建鼓兼羅郊餞系纜金聲玉服捐放廊廟具冷加工聯镳糧棉輪蹏密密稠稠明旨墨竹木柈黏煎錢桌荞絲青鬓青春種弱腕蛇虹順慈鐵鬥子頹爛問勞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