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柈的意思、木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柈的解釋

木盤子。柈,同“ 槃 ”、“ 盤 ”。 元 馬祖常 《北遊》詩:“鷄鳴麥酒熟,木柈薦乾薺。”

方言。劈開的木柴。 劉白羽 《一個溫暖的雪夜》:“沒多久都倒在火牆邊木椅上還有木柈子堆上睡着了。” 烏熱爾圖 《森林裡的歌聲》一:“ 敦杜 坐起,往火堆上添塊木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柈(mù bàn)是漢語中的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含義指劈開的木柴,即用作燃料的柴火。以下從字形、字義、用法等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解析

  1. 字形結構

    • 木:象形字,本義為樹木,引申為木材、木制品。
    • 柈:形聲字,從“木”,“半”聲。《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柈”在古籍中多指“盤子”(如“玉柈”),後方言中借音表“劈開的木塊”。
    • 組合義:二字結合,字面指“木制的塊狀物”,方言中專指劈柴。
  2. 核心詞義

    現代漢語中,“木柈”特指被劈成塊狀或片狀的木柴,用于生火、取暖或烹饪。例如:

    “冬天需儲備大量木柈燒炕。”(來源:《東北方言詞典》)


二、方言使用與地域分布

該詞主要通行于中國北方地區,尤以東北方言使用最廣:


三、與近義詞的辨析

詞彙 含義 使用範圍
木柈 特指劈開的塊狀木柴 東北方言
木柴 泛指所有木材燃料 全國通用
劈柴 強調“劈開”的動作或結果 北方口語
文言詞,泛指柴火 書面語或古語

四、文化背景與實用場景

  1. 生活應用

    傳統農村生活中,木柈是冬季取暖、炊事的重要物資,需經劈砍、晾曬後使用。例如:

    “伐木後需将樹幹鋸斷、劈成木柈,堆放風幹。”(來源:《中國民俗志·生産卷》)

  2. 文學與口語用例

    作家蕭紅在《呼蘭河傳》中描寫東北生活時提及:

    “牆角堆着高高的木柈子,那是過冬的保障。”(來源:蕭紅《呼蘭河傳》)


五、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木柈:方言,劈成塊的木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

    柈:通“槃”(盤),後借指木片。如“木柈”即劈開的柴。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六、語言演變與現狀

隨着城市化推進,“木柈”一詞的使用逐漸減少,但在東北農村及方言文學中仍有留存。其核心語義穩定,未衍生其他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

“木柈”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讀音區分:

  1. 作為成語的比喻義(讀 mù pán)

    • 本義指木制枷鎖,後引申為形容人性格呆闆、缺乏靈活性,如“言行如木柈般僵硬”。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對人性情的評價。
  2. 字面組合含義(讀 mù bàn)

    • “柈”在方言中讀 bàn 時指大塊木柴,因此“木柈”可指劈成塊狀的木材,常用于北方方言,如“燒火用的木柈子”。
  3. 其他關聯含義

    • 古漢語中“柈”同“盤”(讀 pán),指木制托盤,但現代極少單獨用“木柈”表達此意。

使用注意:日常交流中若用“木柈”形容人,需明确語境以避免歧義;若指木柴,建議用“木柈子”更符合方言習慣。

别人正在浏覽...

暗相阿丈八衢别屯避頭伯母叨情大喪燈炧錠劑咢酉番氓風吹雨打撫今思昔覆載甘鼠高牆革阓規行滾塵輥碾何李火消澆弊晈察矯矯驕奢角踢诘抗金公旌斿開阃嗑睡連殳澟澟龍骖免懷之歲木木奈何木褭亸濘淖賠不是豈可青棠青堂瓦舍讓王人自為戰如醉初醒砂镴錢少許身親沈憂説一不二踏田器兔宮望苴衛戍文社小像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