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天诛罚。《墨子·鲁问》:“ 郑 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 郑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坏人之善毋后世,败人之成天诛行。” 唐 韩愈 《讼风伯》:“天诛加兮不可悔, 风伯 虽死兮人谁汝伤。”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龙淫佃户》:“ 河间 马氏 家,一佃户年近六旬,独行遇雨,雷电晦冥,有龙探爪,按其笠,以为当受天诛。”
(2).帝王的征讨或诛罚。《汉书·陈汤传》:“臣 延寿 、臣 汤 将义兵,行天诛。”《旧唐书·萧至忠传》:“ 楚客 、 处訥 、 晋卿 等骄恣跋扈,人神同疾,不加天诛,詎清王度。”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一旦贡表求封册庙,论者乃责以藩臣之礼,欲必行天诛,何不思之甚也!”
“天诛”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上天惩罚
源自中国古代宗教观念,指天道对恶行的制裁,如《东周列国志》中“欲讫天诛”即表达对不义者的天谴。宋代朱晖《绝倒录》用“天诛地灭”强调违背道德的后果。
帝王征伐
古代文献中亦指帝王对叛逆者的讨伐,如《汉书·陈汤传》记载“行天诛”代指朝廷的军事行动。
提示:需注意区分中日语境差异,中文侧重天道或皇权制裁,日文则带有特定历史事件色彩。
天诛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上天的惩罚或审判。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具体如下:
《天诛》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在古代,人们认为上天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惩罚那些犯下恶行的人或国家。因此,当有人犯下重罪或国家遭受重大灾难时,人们会说"天诛"来表达对罪人的惩罚或对灾难的谴责。
在繁体字中,"天诛"的写法一般保持不变。这里的"繁体字"是指使用繁体字形式书写的汉字,主要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使用。
据古时候的汉字书写规范,"天诛"是这样写:
天:
甲骨文
[一]:天字开头的汉字有天、虎;
小篆
[二]:天字开始出现“大”字形,它由上下两个“一”的合体形成;
[三]:后来加入了一个横的线条,表示天空。
楷书
天字的基本结构和小篆类似,线条更加规整。
诛:
金文
[一]:诛字在金文中形状比较复杂且多样,但大多以“言”和“者”两个字结构为基础;
小篆
[二]:在小篆中,诛字的写法开始统一,由“言”和“者”两个字组成,且笔画较少;
楷书
[三]:在楷书中,诛字的结构更加规整,更易识别。
以下是一些使用"天诛"的例句:
关于"天诛"的组词,可以有"天罚"、"天怒"等。
与"天诛"意思类似的近义词包括"天罚"、"神罚"等。
反义词可以是"天佑"、"祝福"。
阿拉气不可否认骖仆参头毚兔朝侍赤螘传布传舍吹律定姓淳卤大位大遇访册覆棋割据称雄革去公甫盥栉故处桂车喊呀黄昙子皇轩欢康化身花营家庭教育锦薰笼酒胾集仙殿圹垄筐箩貍猫俪皮隆冲论言昧阴迷伤下蔡谋克木客大冢内邑你贪我爱偏施凄悷全宋词羣议散鼓桑榆末景沙风少内烧器铁轨铜狄头里人剸志望断白云喂食兀得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