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穹窿 ”。1.中間隆起,四周下垂貌。常用以形容天的形狀。 漢 揚雄 《太玄·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 範望 注:“穹隆,天之形也。”《爾雅·釋天》“穹蒼” 晉 郭璞 注:“天形穹隆,其色蒼蒼,因名。”《文選·陸機<挽歌>》:“旁薄立四極,穹隆放蒼天。” 張銑 注:“穹隆,天之形。” 郭沫若 《女神·勝利的死》:“汪洋的大海正在唱着他悲壯的哀歌,穹窿無際的青天已經哭紅了他的臉面,遠遠的西方,太陽沉沒了!”
(2).指天。 晉 葛洪 《抱樸子·喻蔽》:“若如雅論,貴少賤多,則穹隆無取乎宏燾,而旁泊不貴於厚載也。” 清 孫枝蔚 《贈邢補庵》詩:“聖賢愛其身,立言深且洪。以茲慰二人,亦足報穹窿。”
(3).高大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 廬山 , 彭澤 之山也。雖非‘五嶽’之數,穹隆嵯峨,實峻極之名山也。”《文選·陸倕<石阙銘>》:“鬱崫重軒,穹隆反宇。” 李周翰 注:“鬱崫、穹隆,壯大貌。” 宋 歐陽修 《山中之樂》:“耀空山兮鬱穹隆,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聰。” 趙光榮 《裡湖紀遊》詩:“殿闕已穹窿,高竟出其外。”
(4).長曲貌。《文選·張衡<西京賦>》:“於是鉤陳之外,閣道穹隆。” 李善 注:“穹隆,長曲貌。”《魏書·術藝傳·張淵》:“觀閣道之穹隆,想靈駕之電飄。” 宋 周密 《志雅堂雜抄·圖畫碑帖》:“期仙磴者,蓋危磴穹窿,迴結雲路,靈仙仿彿,若可期及。”
(5).充溢騰湧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滂濞沆溉,穹隆雲橈。” 王先謙 補注:“言水勢起伏,乍穹然而上隆。”《文選·揚雄<甘泉賦>》:“香芬茀以穹隆兮,擊薄櫨而将榮。” 李善 注:“言香氣芬茀,穹隆而盛。”
(6).高興,得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入道》:“有若立身慎行,與聖哲同轍者,則得喪語默,復何蠆芥乎!復何穹隆乎!”
(7).指建築物的圓頂。 清 姚鼐 《谒明孝陵遊覽靈谷寺》詩:“守吏衛樵蘇,金碧餘穹窿。”
(8).瓜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明帝 陰貴人 夢食瓜甚美,帝使求諸方國,時 燉煌 獻異瓜種, 恒山 獻巨桃核。瓜名穹隆,長三尺,而形屈曲,味美如飴。”
(9).象聲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長嘯》:“須臾,穹窿砰磕,雷鼓之音;忽復震駭,聲如辟歷。”
“穹隆”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層面:
自然形态描述
指中間隆起、四周下垂的形态,常用于形容天空的形狀。例如《太玄·玄告》中“天穹隆而周乎下”,即描繪天空的弧形結構。
代指天空或宇宙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天”的代稱,如郭沫若《女神·勝利的死》中“穹窿無際的青天”。
建築學術語
指建築物中高起成拱形的圓頂結構,如教堂穹頂或傳統建築中的拱形屋頂。
其他抽象意義
在婦科術語中,特指陰道穹隆,即陰道與子宮頸連接處的隱窩區域,分為前、後、左、右四部分。後穹隆最深,臨床用于穿刺診斷宮外孕或腹腔積液。
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含義:文學中多指天空或拱形結構,醫學中為特定解剖部位。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領域釋義,可參考對應權威來源。
《穹隆》是一個漢字,一般用于表示高大、廣闊、浩蕩等概念。它常用來形容天空、山巒或氣勢磅礴的事物。
《穹隆》的部首是穴(xué),由三個筆畫組成。
《穹隆》的來源較為複雜,一般認為它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其中,穹(qióng)表示天空或者拱起的形狀,隆(lóng)則表示高大或者旺盛的意思。
《穹隆》的繁體字為「穹隆」,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穹的上方常常加上一點,表示天空高闊的意象。隆則一般寫作「竜」,重點表達威嚴的氣勢和高大的形态。
1. 天空中的穹隆廣闊無邊。
2. 這座山峰高聳入穹隆,令人心生敬畏。
3. 此地的氣氛充溢着穹隆的莊嚴和威嚴。
1. 穹隆壯麗
2. 穹隆天幕
3. 穹隆大地
1. 廣闊
2. 高大
3. 崇高
1. 狹小
2. 低矮
3. 卑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