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種醫療器具。拔火罐用的小罐。 清 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火部》:“火罐, 江 右及 閩中 皆有之,係窰戶燒售。小如人大指,腹大,兩頭微狹,使促口以受氣。凡患一切風寒,皆用此罐。以小紙燒見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患處。”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二章:“﹝ 郭振山 ﹞有了皺紋的寬額顱上,隆起着拔過火罐的醬紅色圓印。”
(2).火器名。即裝有火藥的小鐵罐或小陶罐,擲以燒敵。 清 魏源 《海國圖志·籌海篇上》:“我火箭噴筒已燼其帆;火罐火鬥,已傷其人。”
“火罐”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與當代語境綜合理解:
基本定義
火罐指中醫拔罐療法使用的工具,通過燃燒或抽吸使罐内形成負壓,吸附于人體特定部位,達到治療目的。其材質包括竹、陶、玻璃等,現代也衍生出氣罐()。
功效與作用
主要功效為散寒、活血、通經活絡,常用于緩解風寒濕痹、肌肉疼痛等。中醫理論認為,拔罐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調節氣血運行()。
曆史沿革
火罐療法最早可追溯至西漢《五十二病方》中的“角法”,明清時期廣泛使用竹罐、陶罐()。
古代戰争中曾指“裝有火藥的小鐵罐或陶罐”,點燃後投擲以燒傷敵人,見于清代文獻記載(如魏源《海國圖志》)()。
領域 | 用途 | 現代常見性 |
---|---|---|
中醫治療 | 祛濕散寒、緩解疼痛 | 極常見,全球廣泛應用 |
軍事曆史 | 火藥投擲武器 | 已淘汰,僅存文獻記載 |
提示:如需了解拔罐具體操作或禁忌,可參考權威醫療來源(如)。
火罐是指一種用于中醫火罐療法的工具。火罐療法是通過在皮膚上使用火罐産生負壓,促進體内氣血的循環,以達到治療疾病、改善健康的目的。
火罐的拆分部首為火和罐,火部表示與火有關,罐部表示與容器有關。
火的筆畫數為四畫,罐的筆畫數為十四畫。
火罐療法作為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起源于中國。它在中國曆史悠久,由古代醫師借助熱罐、負壓力、穴位熱激刺激來治療疾病。
火罐的繁體字為「火罐」。
在古代,火罐的漢字寫法為「火罐」,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他去看中醫,中醫給他做了火罐療法。
火罐療法、火罐治療、火罐技術、火罐師、火罐器具。
拔罐、刮痧。
針灸、推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