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per moment;condition of fire] 〈方〉∶火候
看火色
(2) [red]∶像火一樣的赤紅色
(1).似火的顔色,指赤紅色。《北史·隋紀上·文帝》:“﹝ 開皇 元年﹞詔以初受命,赤雀降祥,推五德相生,為火色……而朝會之服,旗幟、犧牲盡尚赤。”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八6*九:“火色櫻桃摘得初,仙宮隻有世間無。”
(2).指人面上紅光。《逸周書·太子晉》:“ 師曠 對曰:‘汝聲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壽。’”《舊唐書·馬周傳》:“吾見 馬君 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搉古今……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宋 蘇轼 《贈善相程傑》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
(3).猶火候。指情況,時機。 清 蔣士铨 《空谷香·報選》:“ 大名 、 江都 俱已報過,火色平常。”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趕季節,搶火色,都是叫化子照火,隻往自己懷裡扒,哪一家都不肯放讓。” 克非 《春潮急》十五:“他心頭很害怕,所以叫 王三哈哈 來觀觀火色。”
(4).喻興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娃呀,你歪好弄個印把子到手裡,一則洗刷了賊名兒,二則也叫她跟着你過幾天火色日子。叫你媽享點老來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火色漢語 快速查詢。
“火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赤紅色(基本義)
指火焰般的顔色或物體呈現的赤紅色調。例如唐代羅虬用“火色櫻桃”形容果實色澤(),白居易在《短歌行》中描繪“太陽如火色”的壯麗景象()。
方言中的“火候”概念
在部分地區(如清代文獻及現代方言)引申為烹饪或時機的掌控程度。例如周立波《山鄉巨變》用“搶火色”比喻農忙時節的緊迫性()。
懷川方言的特殊含義
河南焦作一帶方言中,“火色”被賦予“時髦、新潮”的衍生義,多用于形容衣着或行為超前()。例如20世紀流行的喇叭褲、BB機等曾被視為“火色”象征。
擴展知識
古代相術曾将“火色”與運勢關聯,《舊唐書》記載馬周因“鸢肩火色”被預言仕途短暫(),蘇轼詩中亦暗含類似隱喻()。此類用法現代已少見。
注:以上綜合自權威詞典及地域文化資料,完整信息可參考滬江詞典()和焦作晚報。
《火色》是指火焰的顔色,通常是指鮮紅或橙紅色,也可以指其他與火相關的顔色。
《火色》的部首是火(huǒ),火字共有4筆。
《火色》是新造漢字,由現代漢字構造學家提出,并被納入《漢字全息化信息科技标準》。在繁體字中,火色的寫法為「火色」。
在古時候,描述火焰的顔色通常用「火紅」或「烈火」,然而并沒有獨立的字形表示火焰的顔色。《火色》一詞的創造豐富了漢字的表達靈活性。
1. 夜幕降臨,篝火散發出明亮的火色。
2. 秋天的楓葉染上了一抹火色,美不勝收。
3. 模特穿上了一襲火紅色的禮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火色的組詞有:火焰、火紅、火光、火熱、火焰紅等。
火色的近義詞有:火紅、橙紅、赤色。
火色的反義詞有:水色、青色、藍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