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smooth] 滞澀;不流暢
聲音澀滞
亦作“澁滞”。1.險阻;不通暢。《晉書·郄超傳》:“僶俛秋冬,船道澀滞。” 元 王恽 《挽漕》詩:“必資州縣力,澁滞方可度。”
(2).指不滑潤。《紅樓夢》第四四回:“撲在面上,也容易勻淨,且能潤澤,不像别的粉澀滞。”
(3).言語、思路等遲鈍,不流暢。《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钗钿》:“眼見得禮貌粗疏,語言澀滞。”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異事》:“﹝ 餘姚 邵二雲 ﹞是日忽文思澀滞,至夜半而首藝尚未成,心甚慌惚。” 魯迅 《書信集·緻曹白》:“我也這樣,翻譯多天之後,寫評論便澀滞。”
“澀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權威來源的釋義如下:
指物理空間或流程上的阻塞、不順暢。例如:
用于表達物體質地粗糙或缺乏潤滑感。例如:
形容人表達或思考時的不流暢狀态。例如: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用例與現代詞典釋義。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晉書》《紅樓夢》等原文或專業詞典。
澀滞是指事物運行或發展緩慢,不順暢,出現困境的狀态。它通常用來形容經濟、市場、交通、流程或進展不順利的情況。
澀的拆分部首為水,潤,滴;澀的總筆畫為11。
滞的拆分部首為水,中;滞的總筆畫為13。
澀滞兩個字的來源與其音義關系較為密切。澀的本義為水不流暢,味道不爽口,引申為事物發展不暢,困頓的狀态;滞的本義為水不流動,停滞不前,引申為事物停滞、阻滞不前的狀态。由于兩個字在音、義上的相似性,因此将其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澀滞這個詞。
澀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分别為澀滯。
澀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澀的古字寫作澀,滞的古字寫作滯。
1. 這個市場競争激烈,行業發展過于澀滞。
2. 經濟增長因種種原因而變得澀滞,政府需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善。
3. 由于交通堵塞,道路上的車輛行駛澀滞,導緻通勤時間大大延長。
1. 市場澀滞
2. 經濟澀滞
3. 交通澀滞
4. 行業澀滞
1. 阻滞
2. 停滞
3. 蕭條
4. 不振
1. 順暢
2. 興旺
3. 暢通
4. 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