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拾即臂衣,套于左臂上用以護臂。《周禮·夏官·繕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詩》雲:‘抉拾既次。’詩家説,或謂抉謂引弦彄也;拾謂韝扞也。”《戰國策·楚策一》:“ 章 聞之,其君好發者,其臣抉拾。” 鮑彪 本抉作“決”。
“抉拾”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組成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周禮·夏官·繕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戰國策·楚策一》也有相關記載。
部分現代釋義将其拆解為“抉擇”和“拾掇”,表示“慎重選擇并付諸行動”,但此用法缺乏權威古籍支撐,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建議:若用于古文閱讀或曆史研究,優先采用“射箭用具”本義;若為現代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向引申義。
《抉拾》是一個漢字詞彙,主要解釋為“挑選、選擇”的意思。具體拆分部首是“扌”和“曷”,總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抉拾的寫法為“爫”和“曷”,總共有9個筆畫。這種寫法在繁體字中保留了下來。
在繁體字中,抉拾的寫法保持了古代的形式,使用了部首“爫”和“曷”,總共有9個筆畫。
以下是一些使用抉拾的例句:
一些與抉拾相關的詞彙包括:
以上是關于“抉拾”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