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義的意思、發義的詳細解釋
發義的解釋
闡發義理。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左右唯僕隸,所對唯妻子,高談無所與陳,發義無所與展。”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義的解釋 義 (義) 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内容:意義。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發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闡發義理,指通過言辭或文章深入闡述道理或思想。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用法:
基本釋義
- 闡發義理:指對經典、倫理或哲學思想進行深入解釋和論述。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求通親親表》中提到“發義無所與展”,強調對義理的探索與表達(、)。
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多用于形容文章或言論具有思想深度,如晉代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通過“發義”來指代對經典内涵的挖掘()。
- 學術讨論:適用于哲學、曆史等領域,強調對理論體系的系統性闡述()。
字義分解
- 發:本義為“射出”,引申為“表達、闡述”;
- 義:指道理、倫理或思想内涵。二者結合後,強調通過言辭傳遞深層意義(、)。
例句參考
- 曹植:“高談無所與陳,發義無所與展。”()
- 現代用法:如“這篇論文發義深刻,揭示了社會現象的根源”()。
補充說明
“發義”在當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學術研究中。若需進一步了解“發”字的其他含義(如發射、發展等),可參考漢字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義(fā yì)這個詞指的是傳播、宣傳義務或使命。它由“發”和“義”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發”的部首是“又”,筆畫數為5;“義”的部首是“讠”,筆畫數為3。該詞來源于漢語,有着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發義」。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明确的記載,寫法上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肩負着發義的使命,不辭辛勞地宣傳社會公益事業。”有關發義的組詞有:“發揮、發揚、義診、義務、義工”等。近義詞可以是“傳播、宣傳、推廣”,反義詞可能是“忽略、漠視”。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