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竄的意思、鳥竄的詳細解釋
鳥竄的解釋
如鳥飛竄。形容四下逃散。《後漢書·度尚傳》:“斬殄渠帥,餘盡鳥竄冒遁,還奔 荊州 。” 宋 陳亮 《酌古論·崔浩》:“ 魏 師乘勝而進,勢如風雨,所至奔敗,鳥竄獸伏,各逃其死。”
詞語分解
- 鳥的解釋 鳥 (鳥) ǎ 脊椎動物的一綱,溫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一般能飛:鳥類。候鳥。益鳥。鳥語花香。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竄的解釋 竄 (竄) à 亂跑,逃走(用于敵軍、匪徒、野獸等):竄犯。竄擾。竄逃。竄踞。流竄。抱頭鼠竄。 放逐:竄逐。 修改文字:竄改。竄定(删補改定)。點竄(删減塗改)。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鳥竄”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如鳥類般迅速飛竄,常用來形容人或動物慌亂逃散的情景。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字面釋義:由“鳥”和“竄”組成,“鳥”指飛禽,“竄”表示快速移動或逃跑,整體意為“像鳥一樣急速飛逃”。
- 引申義:多用于描述群體因受驚或戰敗後四散奔逃的狀态,如《後漢書》中記載:“餘盡鳥竄冒遁”,形容敵軍潰散的情景。
2.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動賓短語,主語(人或動物)執行“竄”這一動作,強調動作的迅捷和混亂。
- 常見搭配:常與“獸伏”“冒遁”等詞連用,增強場景的生動性,如“鳥竄獸伏,各逃其死”(宋代陳亮《酌古論》)。
3.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戰争叙事,如《後漢書·度尚傳》和《酌古論》中的戰敗描寫。
- 現代語境:可用于比喻慌亂逃竄的場景,但使用頻率較低,偏書面化。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抱頭鼠竄、狼奔豕突(均形容狼狽逃跑)。
- 反義詞:巋然不動、鎮定自若。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或宋代陳亮的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鳥竄的意思
鳥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鳥類快速飛行、跳躍。它形容鳥類在空中迅速穿行、飛翔。
鳥竄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鳥竄的拆分部首是鳥(鳥字底部)和穴(竄字的左半部分)。它的筆畫是12畫。
鳥竄的來源
鳥竄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東門之枌》:“鳥之竄,窈窕翼翼。”後來流傳開來,形成了一個成語。
鳥竄的繁體
鳥竄(注意其中的鳥字使用了繁體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鳥竄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但在近代以來,鳥竄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鳥竄的例句
1. 夏天的傍晚,鳥竄而過,發出一片歡快的鳴叫聲。
2. 北風吹過,樹上的鳥兒鳥竄而起,飛向遠方。
3. 他的速度快得就像一隻鳥竄一樣,讓人眼花缭亂。
鳥竄的組詞
1. 鳥竄猿騎(形容上下快速跳躍、極具活力)
2. 鳥竄魚躍(形容動物快速飛行、跳躍,充滿生氣)
3. 風馳電竄(形容速度非常快,迅猛如風閃電)
鳥竄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鳥飛、飛翔
反義詞:龜行、步履蹒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