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阙的意思、天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阙的解釋

(1).天上的宮阙。 南朝 宋 顔延之 《為織女贈牽牛》詩:“慚無二媛靈,託身侍天闕。”

(2).天子的宮阙,亦指朝廷或京都。《宋書·桂陽王休範傳》:“便當投命有司,謝罪天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裡》:“ 惠生 在 烏場國 二年,至 正光 三年二月,始還天闕。” 唐 韓愈 《贈刑部馬侍郎》詩:“暫從相公平小寇,便歸天闕緻時康。” 清 吳偉業 《題崔青蚓洗象圖》詩:“十丈黃塵向天闕,霜天夜踏宮牆月。”

(3).指兩峰對峙之處。因其形似雙阙,故稱。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何必西瞻虎踞,乃建王宮;南望 牛頭 ,方稱天闕。” 唐 杜甫 《遊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 仇兆鳌 注引 韋述 《東都記》:“ 龍門 號雙闕,與大内對峙,若天闕然。”

(4).星名。《史記·天官書》:“兩河、天闕間為關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阙”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天上的宮阙
    指神話或文學中天帝、仙人的居所,如“雲荒山脈東方之山名為‘天阙’,意為中州來此者過此山,便到達傳說之地”。此用法常見于詩詞,如南朝顔延之《為織女贈牽牛》中“托身侍天阙”。

  2. 天子的宮阙或京都
    代指帝王居所、朝廷或都城。例如嶽飛《滿江紅》中“朝天阙”即指向朝廷複命,另《宋書》記載“謝罪天阙”也指向朝廷請罪。

  3. 兩峰對峙的地形
    因山勢形似古代宮門兩側的“阙”(高台),故稱。如雲荒山脈中“天阙山”因雙峰對峙得名,且被描述為“草木蔥茏,多玉石與靈獸”。

  4. 星象名稱
    中國古代星官名,具體指向需結合天文文獻考據,多與占星或神話相關。


二、延伸與文學應用


三、注意事項

低權威來源中提到的“觐見皇帝之地”等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高權威釋義為準。若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漢典》《宋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天阙

天阙(tiān qu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天子加冠的儀式。在古代,天子即皇帝,加冠是表示正式登基的儀式。

部首和筆畫

天阙的部首是門(mén),總共1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天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詩經·大雅》中有雲:“願天子其予昌此皇土。”意為“希望皇帝能賜給我這塊土地”。在這裡,“予昌”就是天阙的古稱。

天阙的繁體字是天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天阙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天闕」,其中「闕」的形狀與現代的「阙」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的加冠儀式就像是天阙一樣莊嚴肅穆。

2. 這是一個重要的天阙,象征着新君即位。

組詞

天宇(tiān yǔ):天空。

阙人(què rén):指監察官。

近義詞

加冕(jiā miǎn):即位時加冠。

加冠(jiā guàn):表示登基或成為正式領導。

反義詞

黜免(chù miǎn):廢除官職或罷免。

解冠(jiě guàn):表示卸下冠冕,放棄權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