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蟲螟的意思、蟲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蟲螟的解釋

指危害莊稼的蟲類。《管子·七臣七主》:“苴多螣蟇,山多蟲螟。”《呂氏春秋·仲春紀》:“行夏令,則國乃大旱,煗氣早來,蟲螟為害。”《後漢書·仲長統傳》:“蟲螟食稼,水旱為災,此皆戚宦之臣所緻然也。”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貢圖傳序》:“蟲螟不生,嘉穀以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蟲螟是漢語中對一類危害農作物的昆蟲幼蟲的統稱,特指螟蛾科害蟲的幼體。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二、詞義界定

蟲螟為并列複合詞,泛指蛀食農作物莖稈或穗部的害蟲幼蟲,尤指:

  1.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蟲蛀食水稻莖部,緻“枯心苗”。
  2. 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專害水稻,造成“白穗”。
  3.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蛀食玉米莖葉,導緻植株倒伏。

三、文獻例證

四、現代農學釋義

在農業科學中,“蟲螟”屬鱗翅目螟蛾科害蟲的通稱,其幼蟲隱蔽蛀食特性(“螟”含“冥”義,表潛藏)是防治難點。如《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定義:“螟蟲主要指鑽蛀性害蟲,如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來源:《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昆蟲卷》,農業出版社1990年版)

五、詞義演變

由先秦泛指害蟲,至漢代聚焦蛀食類幼蟲,現代成為農業術語。其語義演變體現漢語詞彙專業化進程,如《漢語大詞典》釋:“蛀食稻、麥等作物的害蟲。”(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
  2. 《毛詩正義》
  3.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
  4.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昆蟲卷》
  5.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蟲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危害農作物的害蟲。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泛指蛀食莊稼的蟲類,尤其特指螟蟲(一種以稻谷等作物為食的幼蟲)。其名稱源于“螟”字本身即指鑽心蟲,如三化螟、二化螟等。

  2. 古籍出處

    • 《管子·七臣七主》提到“山多蟲螟”,描述蟲害對山野植被的破壞。
    • 《呂氏春秋·仲春紀》記載氣候異常時“蟲螟為害”,說明古代已關注蟲災與自然現象的聯繫。
  3. 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蟲螟”,多簡化為“螟蟲”或歸入“害蟲”等更廣泛的類别。但在曆史文獻及農業研究中,該詞仍作為特定蟲害的統稱。

提示:由于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或參考古代農學典籍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峯霸門褒貶備辜常平倉僝僽鈔選穿通初會觸禍存録打問點青發松浮瓜沈李負義忘恩高颿梗林革條國職迒蹄悍民橫汾什烘幹花毦狐狢角裡計畫絶後光前君子動口不動手鍊意林芳林浪龍杖膢臘夢铳秒擺南山可移納宜鳥使煗氣飄驟劬瘽散說掃帚颠倒竪市阓識器施予收審讨流溯源鐵路支線蹄噭抟聚威能文理不通烏翅五色水團遐方絶域鹹黜嘯傲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