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尚書台、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衆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麼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台 路遠。”詳“ 天台山 ”。
“天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山名
指浙江省的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以自然景觀和宗教文化著稱。例如:“出奇無窮,探索無盡者,恐怕隻有天台山水了。”(例句)
縣名
即浙江省天台縣,因天台山得名。
指建築物頂層的露天平台,常見用途包括:
源自佛教寺廟中的高台,引申為“高位而危險”的象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相關詞典或地理資料來源。
天台是一個漢字詞,是由“天”和“台”兩個字組成的。它的意思是指高處的平台或台階,常用來表示山頂、高樓或宮殿的平台。
天 台
天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4。
台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5。
天台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惟君子之臣,執事天台。”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官制,指的是在皇宮中專門負責祭祀天神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天台”仍然保留着“天”的簡體形式,“台”則采用了更加繁複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天台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不同。其中,“天”的上方有一個橫折線,“台”的拼音“tái”則用了更加繁複的形态。
1. 我們站在天台上俯瞰整個城市的美景。
2. 他在那座宮殿的天台上高呼口號。
天台這個詞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
1. 天台山(一座位于浙江的名山)
2. 天台宗(佛教宗派之一)
3. 天台閣(指建于高處的閣樓)
天台的近義詞包括:高台、樓台、閣樓。
天台的反義詞可以是:地下、地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