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壅的意思、煩壅的詳細解釋
煩壅的解釋
(1).積壓。 北周 庾信 《周大将軍司馬裔碑》:“至如官曹案牘,未常煩壅,戎馬交馳,不妨餘裕。”
(2).郁悶。 宋 王安石 《雪詩》:“還當困炎熱,以此滌煩壅。” 明 李東陽 《送傅元秀才赴舉江西》詩:“臨歧欲别無所贈,頗覺塵襟劇煩壅。”
詞語分解
- 煩的解釋 煩 (煩) á 苦悶,急躁:煩躁。煩亂。煩惱。煩悶。煩郁。心煩意亂。 又多又亂:不厭其煩。要言不煩。煩絮。煩瑣。煩冗。煩文。麻煩。 攪擾:煩擾。煩嚣。 敬辭,表示請、托:煩勞。煩請。 筆畫數:; 部
- 壅的解釋 壅 ō 堵塞:壅塞(?)。壅滞。壅蔽。 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壅土。壅肥。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煩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1.積壓(事務或文書)
指事務、案牍等未及時處理而堆積的狀态。
- 出處:北周庾信《周大将軍司馬裔碑》提到“官曹案牍,未常煩壅”,意為官府文書處理得當,沒有積壓。
- 用法:多用于形容公務或文書管理的高效或疏漏,如“簿領無煩壅”(宋代文同詩句,見)。
2.郁悶(情緒)
指心情煩悶、壓抑的狀态。
- 出處:宋代王安石《雪詩》“以此滌煩壅”,借雪景洗滌煩悶;明代李東陽詩句“頗覺塵襟劇煩壅”亦表達類似情感。
- 用法:常見于詩詞中,描述自然景象或情感釋放對煩悶的緩解。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詩詞引用中。不同語境需結合具體出處理解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煩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煩惱紛擾、郁結積聚的狀态。它由“煩”和“壅”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煩”字的拆分部首是火,它的筆畫數為4;
- “壅”字的拆分部首是土,它的筆畫數為14。
煩壅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五代時期。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稍有不同,以繁體字形式表現。煩壅的繁體字是「煩壅」。
以下是一些示例句子:
1. 這段時間工作壓力大,心裡感到煩壅。
2. 她傾訴了自己的煩壅,感覺輕松了許多。
3. 長時間的困擾使他的内心煩壅不已。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煩悶、煩惱、積聚、困擾。
煩壅的一些近義詞有:煩躁、煩悶、堵塞。
煩壅的反義詞則可以是:暢快、舒暢、爽朗。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