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额的意思、田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额的解释

田赋的数额。 清 陆陇其 《三鱼堂日记》卷下:“ 丘象随 来,言《淮南赋役全书》田额之数,俱係折实之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官府对农田征收赋税的定额标准。该词由"田"(耕地)和"额"(规定数量)构成,最早见于《宋史·食货志》,特指政府丈量土地后核定的纳税基准量。

从制度沿革来看,田额体系在明清时期趋于完善。据《明会典》记载,洪武年间通过"鱼鳞图册"登记全国耕地,确立"每亩征米三升二合"的标准,形成完整的田额制度。清代《赋役全书》在此基础上细化出不同土地等级的征税标准,如民田、官田的田额差异可达三倍。

该词的现代使用已突破税收范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扩展解释为"土地面积或产量的规定数额",常见于农业规划领域。例如2021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确保粮食生产田额不低于18亿亩"的表述,即沿用其量化的核心语义。

文献溯源显示,田额制度的实施常伴随土地改革。《清史稿·食货志》详细记载了雍正年间"摊丁入亩"改革对江南地区田额的调整过程,这一政策有效平衡了赋税负担。现代学者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系统梳理了明清两代田额数据的演变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田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解释

田额(拼音:tián é)指田赋的数额,即古代按田地面积征收的赋税额度。该词多见于清代文献,例如《三鱼堂日记》提到《淮南赋役全书》中记载的田额数值,均为折实后的计算结果。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3)提出,“田额”可引申为田地的边缘或比喻某领域的边缘地位。例如:“他在这个行业里只是一个田额,无法获得更多机会。”
但需注意,这类解释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与“田埂”“田界”等词汇混淆,建议优先采用“田赋数额”的核心定义。

三、用法特点

  1. 历史语境:主要用于明清赋税制度相关记载,属于古代经济术语。
  2.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籍文献中。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代陆陇其《三鱼堂日记》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笔记比推力不识时务不周延超前谶言道德理想雕颓蝶庵都大蹲鸱方领蛤精疾根缉乖眼骨出过胜画饰弧光灯货件惊神破胆极数刻晷枯焦理道陆程买卖人马钱子马蛭鸟类俳嬉怕莫千手观音啓航罄折全部认错氄毛三部曲三陆少甚么绍续声息誓社事效市学水怪数四缩项鳊踏沉船坛壝题亲退却徒倮五范峡江相先献计枭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