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莖的意思、文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莖的解釋

樹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八十裡,曰 符禺之山 ,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藝文類聚》卷六一引 漢 劉桢 《魯都賦》:“其木則赤桋、青松、文莖、蕙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莖”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文莖”指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最早見于《山海經》。根據記載,其果實形似棗,具有治療耳聾的功效。例如:

《山海經·西山經》提到:“又西八十裡,曰符禺之山……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

2.文獻引用

3.文化意義

文莖的記載體現了古代神話與自然認知的結合。其果實可治耳聾的描述,可能反映了先民對植物藥用價值的探索。

4.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文莖”作為比喻性成語,指文章或言辭的核心思想。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文莖”主要指《山海經》中的神樹,兼具神話和藥用色彩。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文學化用或《山海經》背景,可參考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莖的意思

文莖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植物的莖幹或者指文學作品的脈絡和骨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莖的部首是⽂(文),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文莖的字形起源于古代篆刻,由左右兩個垂直的筆畫相連組成,上部是“文”字,代表文化和文字;下部是“莖”,代表植物莖。

繁體

文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文”, “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文莖的字形有所變化。莖的下面一部分曾經寫作“茓”,同樣表示植物的莖幹。

例句

1. 這棵樹的莖幹高大有力,看起來非常健康。

2. 這篇論文的文莖清晰,邏輯嚴謹。

組詞

文庫、文筆、莖蔡、莖葉

近義詞

莖幹、樹幹、脊梁

反義詞

枝葉、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