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莖的意思、文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莖的解釋

樹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八十裡,曰 符禺之山 ,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藝文類聚》卷六一引 漢 劉桢 《魯都賦》:“其木則赤桋、青松、文莖、蕙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莖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瑞草,其釋義與文獻依據如下:

一、字義解析

二、文獻釋義

1. 神話中的靈木

《山海經·西山經》明确記載:

“又西八十裡,曰符禺之山……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

意指文莖生于符禺山,果實似棗,可治療耳疾,屬上古祥瑞之木 。

2. 藥用特性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引《山海經》内容,稱其果實具療愈功效,歸類為“山果類”藥物 。

3. 文化象征

漢代《淮南子·俶真訓》将文莖與建木、扶桑等神木并列,喻指溝通天地的靈植,象征祥瑞 。

三、屬性考據

參考文獻

  1. 《山海經·西山經》(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山果類》
  3. 《淮南子·俶真訓》(上海古籍出版社注譯本)
  4.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清嘉慶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文莖”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文莖”指傳說中的一種樹木,最早見于《山海經》。根據記載,其果實形似棗,具有治療耳聾的功效。例如:

《山海經·西山經》提到:“又西八十裡,曰符禺之山……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

2.文獻引用

3.文化意義

文莖的記載體現了古代神話與自然認知的結合。其果實可治耳聾的描述,可能反映了先民對植物藥用價值的探索。

4.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文莖”作為比喻性成語,指文章或言辭的核心思想。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文莖”主要指《山海經》中的神樹,兼具神話和藥用色彩。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文學化用或《山海經》背景,可參考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鞍銜擺隊避虜不冺滄州鏟滅敕準蠢若木雞從約搓澡代官道愛道高魔重彫悴風起雲布馮珧福過災生負荊斧繡鋼種高曾搆媒赫着呼嗟茄克賤仕驚飛金巵錦軸侰澁狂刃闚視樂悅咧扯;咧嘴龍煤龍章羅浮山冥陵謀如湧泉内分泌内果皮乾烘茶潛精研思清豪清晰度犬兒勸賞灑除森綠升扶私恨私家亭曆團書僞客痿人不忘起誣民午橋謝安墩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