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橇的意思、踏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橇的解釋

猶踏跷。 明 徐渭 《為杭人題畫》詩之二:“一處飛槌一踏橇,鑼聲鼓韻走兒曹。”自注:“右打流星槌及踏高橇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踏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方言進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釋義:

一、基本釋義:雪地行走的器具

指一種用于在冰雪上滑行的工具,通常由木闆制成,底部平坦或略帶弧度,使用者以腳踏其上,借助滑行前進。其功能類似于現代的滑雪闆或雪橇,是古代寒冷地區重要的交通工具或運動器械。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123頁)、《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第4卷,第287頁)。

二、方言用法:指代“雪橇”或“滑雪”

在部分北方方言(如東北官話)中,“踏橇”作為“雪橇”的口語化表達,指用畜力(如馬、狗)牽引的載人雪橇。少數地區亦引申為滑雪動作的代稱。

來源:《東北方言概念詞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89頁)。

三、文化背景與曆史記載

“踏橇”一詞可追溯至明清文獻。例如清代筆記《黑龍江外記》載:“土人冬月乘‘踏橇’,馳冰上如箭”,印證其作為冬季交通工具的實用性。其形制與北歐的“Skis”(滑雪闆)及我國赫哲族的“恰爾奇刻”(狗拉雪橇)有相似之處。

來源:《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1993年,第1456頁);《黑龍江外記·卷四》。

引用文獻說明

因該詞屬冷僻古語,權威釋義主要見于專業辭書及方言著作,暫未收錄于線上詞典。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等紙質工具書獲取完整定義,或通過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檢索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踏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釋義

  1. 工具關聯
    “橇”指雪地或泥濘路面的滑行工具(如雪橇),因此“踏橇”本義與使用這類工具相關。
  2. 同義替換
    多數文獻(如《漢典》、明代徐渭詩注)将其解釋為“踏跷”,即踩高跷的民俗活動。
  3. 文獻例證
    明代徐渭《為杭人題畫》詩雲:“一處飛槌一踏橇,鑼聲鼓韻走兒曹”,自注提到“踏高橇者”,印證其與踩高跷的關聯。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明代詩詞注解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邦禮鄙倍筆試不可耐長攙攙呈閱蟲串串綢固出漏子春帝大本曲定形返防福庇感格攻守古态嗥啁華裡惛怳積埃煎駡奸強郊贈接腳壻井鹽卷銋爛開勞烈樂極悲生棱磳寥天陵壤緑蕪沒十成镆鋣目巧褭駣鳥啼花落迫切竅門清梵清減罄竭雀離佛圖讓國上邦聖顔收住謄造提地頭壅土場屯劄托名汪翔維婁溫靜小老銷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