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華裡的意思、華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華裡的解釋

[li,a unit of distance (=1/2killometre)] 中國的長度單位,等于500米

詳細解釋

市裡的别稱。區别于“公裡”、“英裡”。 侯金鏡 《漫遊小五台·神遊》:“距它二百四十華裡,還能看到它被衆山拱衛着的主峰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華裡是中國傳統使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其定義與演變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1. 基本定義 華裡作為市制單位,1裡等于150丈,按現代公制換算為500米。該标準在1929年國民政府《度量衡法》中确立,沿用至今。《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裡”作為道路距離單位時,特指市制單位,與“公裡”形成對應關系。

  2. 曆史演變 據《中國度量衡史》記載,周代以“三百步為一裡”,秦漢時期調整為“三百六十步”,各朝代實際長度存在差異,明代工部營造尺一裡約合576米,清代裁彎取直後定為1800尺,約576米。現代标準化進程始于1930年南京政府推行的市用制改革。

  3. 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在正式書面表達中應采用“公裡”作為法定計量單位,特殊領域如曆史文獻解讀、傳統建築研究時允許使用“華裡”。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明确規定涉外場合必須使用國際單位制。

網絡擴展解釋

“華裡”是中國傳統使用的長度單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現代定義

華裡又稱“市裡”,是中國市制長度單位。根據現代标準,1華裡 = 500米,即半公裡。它與國際單位“公裡”(1000米)和英制單位“英裡”(約1609米)相區别。


二、曆史演變

不同朝代對“華裡”的換算标準存在差異:

  1. 周秦時期
    • 以六尺為一步,三百步為一裡(約415米)。因當時一尺約0.231米。
  2. 清朝光緒年間
    • 改為五尺為一步,一百八十丈為一裡,一尺約0.32米,因此一裡≈576米。

三、應用場景


四、相關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數據或數學公式,可參考度量衡研究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傲虐伯彊裁成蠶織琛貢敕勒斥罵充養春杯蠢頑竄定打磨丹鬉刀筆吏打字機疊羅漢鬥蛙斷籝扶救官券貫悉郭巨埋兒寒石涵義化膿郊天赦驚慌失措敬香金藟錦書跼踧聚光燈咔唑客省恐後争先款矻藍橋諒闇量詞麟角筆隴禽漏孔嫩氣蠯蜃青料驅彈髯戟詩稿識空便爽適水患梳栊書子體側體貼入微投宿外徭韋當曉領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