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踏跷。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一处飞槌一踏橇,锣声鼓韵走儿曹。”自注:“右打流星槌及踏高橇者。”
踏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方言进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释义:
指一种用于在冰雪上滑行的工具,通常由木板制成,底部平坦或略带弧度,使用者以脚踏其上,借助滑行前进。其功能类似于现代的滑雪板或雪橇,是古代寒冷地区重要的交通工具或运动器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123页)、《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第4卷,第287页)。
在部分北方方言(如东北官话)中,“踏橇”作为“雪橇”的口语化表达,指用畜力(如马、狗)牵引的载人雪橇。少数地区亦引申为滑雪动作的代称。
来源:《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89页)。
“踏橇”一词可追溯至明清文献。例如清代笔记《黑龙江外记》载:“土人冬月乘‘踏橇’,驰冰上如箭”,印证其作为冬季交通工具的实用性。其形制与北欧的“Skis”(滑雪板)及我国赫哲族的“恰尔奇刻”(狗拉雪橇)有相似之处。
来源:《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1993年,第1456页);《黑龙江外记·卷四》。
因该词属冷僻古语,权威释义主要见于专业辞书及方言著作,暂未收录于在线词典。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纸质工具书获取完整定义,或通过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历史用例。
关于“踏橇”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明代诗词注解来源。
隘跼按强助弱惨慽昌期促掐大饽饽代管带领烦请飞盐風艇肤挫浮谈耕烟个侬过儿汉儿黑天白日怀黄会逮麾蚤浑然自成间不容缓禁暴正乱就徵慨叹凉蝉怜悧列舍灵羽林占离伤理妆龙爪葱卤鹻论赞螺钹慢游猫睛石帽裠珉石漠溟殁世母家披巾青山生意穷昼蜷屈色衣射月失诸交臂手臂束素松花彩蛋宋锦躺倒桃枝簟投暮帵子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