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結。 晉 摯虞 《思遊賦》:“戚溽暑之陶鬱兮,餘安能乎留斯?”
“陶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郁結”,多用于形容情感或思緒的積聚、無法排解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陶郁”由“陶”和“郁”組合而成,其中“陶”通“燾”(覆蓋、積聚),而“郁”指“郁結”。合起來表示情緒或心事的積壓不散,帶有壓抑、沉滞的意味。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中一緻()。
古籍例證
晉代摯虞的《思遊賦》中曾用“戚溽暑之陶鬱兮,餘安能乎留斯?”一句,以悶熱潮濕的天氣比喻内心的郁結,進一步印證了該詞的文學用法()。
使用場景
“陶郁”常見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現代漢語使用較少。例如明代郭之奇的詩句“揚詩騷之陶郁”,也借其表達情感上的深沉與複雜()。
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相關文獻或語言學工具書進一步查閱。
陶郁,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陶郁的意思是指形容陶瓷器物色彩繁多、光澤鮮豔,給人以愉悅和美好的感受。它常用來形容陶瓷制品的良好質地和制作工藝。
陶郁的部首是一部分,筆畫數為12畫。
《陶郁》這個詞最早見于《晉書.王導傳》中,用以描繪陶瓷器物的絢麗色彩和高超技藝。
陶郁的繁體字為「陶鬱」。
在古代,陶郁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來說,它的形狀與現代漢字基本一緻。
1. 這個陶瓷花瓶色彩斑斓,真是陶郁一新。
2. 這個陶藝作品工藝精湛,裝飾陶郁。
1. 陶瓷、陶器、土陶、瓷雕。
2. 瓷器、瓷瓶、瓷盤、瓷碗。
華麗、絢麗。
平庸、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