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定的時刻。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詳文贅說》:“送往迎來,日無寧晷。”
“甯晷”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安定的時刻,由“甯”(平靜、安甯)和“晷”(時光、日影,引申為時間)組合而成。
與時間、心境相關的詞彙如“焚膏繼晷”(勤奮不懈)、“風檐寸晷”(緊迫時光)等可結合理解。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福惠全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甯晷》是指甯靜而聰明的樣子,形容人的心靈甯靜,頭腦聰慧。這個詞通常用來贊美某個人在思考問題時能夠保持冷靜、清醒。
《甯晷》的部首是宀(寶蓋頭),包含9個筆畫。
《甯晷》一詞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夫智伯之于予思,猶冬日之寒也。故智伯之甯晷也,将何以贊夫思之有百乘者乎!”繁體字為「寧晷」。
在古時候,「甯晷」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漢代,有一種寫法是「甯旻」,意思和甯晷相同。
他的表情甯晷自若,沒有絲毫慌亂。
甯靜、甯願、智慧秀、聰穎
明慧、睿智、靜默、聰慧
狂躁、愚笨、不安、粗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