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簿正的意思、簿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簿正的解釋

謂立文書以正其不正。《孟子·萬章下》:“ 孔子 先簿正際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趙岐 注:“先為簿書以正其宗廟祭祀之器,即其舊禮取備於中國,不以四方珍食,供其所簿正之器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簿正"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兩部分解析:

一、分字釋義 "簿"本義指登記冊,《漢語大詞典》釋為"登記事項的冊子"(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9冊),《古代漢語詞典》注"文書;檔案"(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正"作動詞時含"糾正、規範"義,《說文解字》析其字形為"從止,一以止",引申為規範行為(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二、綜合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上》"孔子曰:'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僞者也,惡能治國家?"孟子在此以"簿正"喻指通過規範登記制度來矯正社會秩序,特指通過建立規範的簿冊制度以正定賦稅(來源:中華書局《孟子譯注》)。

三、文獻用例 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解析此句時強調:"簿正,謂制為簿冊之法以正定其賦稅也。"(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四書章句集注》)清代焦循《孟子正義》進一步闡釋:"簿即今之冊籍,正者定也。"(來源:中華書局《孟子正義》)

四、功能定位 該詞在古代行政體系中特指通過建立規範的文書制度來矯正社會管理偏差,屬于古代財政管理術語。現代漢語中已退出口語系統,僅存于古籍研究及曆史文獻分析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簿正”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簿正”指通過制定文書或規範來糾正不恰當的行為或事物。其核心含義為“立文書以正其不正”。例如《孟子·萬章下》中提到,孔子通過“簿正祭器”規範祭祀禮儀,避免使用不符合禮制的物品。

二、出處與經典注解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趙岐注解稱:“先為簿書以正其宗廟祭祀之器”,即通過文書明确禮器标準,确保符合傳統規範。這體現了古代通過文書管理禮儀制度的方式。

三、現代延伸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作為成語,解釋為“言談嚴正、态度莊重”,發音為“bó zhèng”。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字義分解

“簿正”主要用于描述通過文書規範事務的古代治理方式,其經典用例集中在禮儀制度管理。若需引用成語表達嚴肅态度,建議優先使用更常見的詞彙(如“正色直言”),而“簿正”的成語用法需謹慎考據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坌溢邊寨不才柴炭常産唱雲茶座楚岡從動寸碧道體雕蔚定價定積分馮馮封豨脩蛇分夜富源告難寡剌刮舌龜紋佹異恒屬厚貌深辭黃甘甘黃環簡當蠒素劫搶隮配咎祥基網嫉怨巨盜口北寬斷匡補兩陣力争上遊鑼鍋泯棼摩擦泥丸叛換親類讓果讓梨人魚膏扇繖善哉行深拗收刀檢卦說三分握要鮮楚笑枋小旅館銷折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