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陶器的意思、陶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陶器的解释

[pottery;earchenware] 用粘土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于 950—1165°C下烧制而成的物品,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质,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详细解释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 蜀 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陶器是人类利用黏土或陶土烧制而成的器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陶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手工或机械成型后,在高温(950–1165°C)窑内烧制而成的多孔器具。其特点包括:

  1. 质地特性:不透明、吸水性强、叩击声混浊,通常比瓷器粗糙;
  2. 外观分类:可分为无釉陶(如原始陶器)和施釉陶(如汉代釉陶);
  3. 常见用途:早期主要用于盛水、烹饪,后期扩展到祭祀、陪葬及装饰领域。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开始出现,如中国大地湾文化的人头形彩陶瓶;
  2. 技术演进:
    • 早期:手工捏制,露天篝火烧制(约900°C);
    • 中后期:发明陶轮塑形,窑炉温度提升至1000°C以上;
  3. 地域特色:
    • 黄河流域:彩陶(仰韶文化)、黑陶(龙山文化);
    • 长江流域:印纹硬陶;
    • 其他:希腊红陶、罗马黑陶等。

三、制作工艺

主要流程包括:

  1. 选材:高岭土、赤陶土等不同黏土类型;
  2. 成型:手塑、轮制或模制;
  3. 装饰:刻划、彩绘(如汉代双虎纹陶壶)、压印等;
  4. 烧制:分素烧(无釉)和釉烧,温度影响最终硬度与色泽。

四、文化意义

  1. 文明标志:代表人类首次改造自然材料,推动定居生活发展;
  2. 艺术价值:如唐三彩、大汶口灰褐陶鬲等兼具实用与审美;
  3. 历史见证:通过陶器形制与纹饰可追溯古代社会形态与技术变迁。

提示:如需了解特定时期或类型的陶器案例,可参考来源中的考古发现(如提到的仰韶文化彩陶瓶)。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陶器

陶器,指用黏土等制作成的器物。它的拆分部首为“阝”和“勺”,共有9个笔画。

来源

“陶器”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它的本义是指陶土制成的器物。

繁体

《陶器》的繁体字为「陶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陶器的字形会略有不同,常见的古字形为「陶穀」。

例句

1. 他的作品是陶器中的杰作。

2. 这个陶器胎骨厚实,造型美观。

组词

1. 陶艺:指用陶土等制作各种艺术品的技艺。

2. 陶瓷:指用陶土等制作而成的瓷器。

3. 陶罐:指用陶土制成的罐子。

近义词

1. 瓷器:与陶器相似,都是指用陶土等制成的器物。

2. 容器:指可用于盛装物品的器皿,包括陶器、金属器、塑料器等。

3. 碗盘:指用于盛放食物的陶器器物。

反义词

1. 金属器:与陶器相对,指以金属为材料制作的器物。

2. 木器:与陶器相对,指以木材为材料制作的器物。

3. 纸器:与陶器相对,指以纸张等材料制作的器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