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意思、農曆的詳細解釋
農曆的解釋
1.我國古代曆法之一。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十三個月(383天或384天,閏月在幾月份也沒有一定)。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于農事。紀年用天幹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複始。俗稱陰曆。這種曆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夏曆﹑舊曆。
2.農業上使用的曆書。
詞語分解
- 農的解釋 農 (農) ó 種莊稼,屬于種莊稼的:務農。農業。農田。農産。農墾。農家。農忙。農民。農婦。農奴。 種莊稼的人:貧農。菜農。谷賤傷農。 姓。 工 筆畫數:; 部首:冖; 筆順編號:
- 曆的解釋 曆 (歷曆) ì 經過:經曆。來曆。閱曆。曆盡甘苦。 經過了的:曆程。曆代。曆史。曆來。 遍、完全:曆覽。曆數(?)。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曆法。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融合了陰曆與陽曆的特點,屬于陰陽合曆體系。以下是其核心特征和意義的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曆法結構
農曆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為月份基礎,同時參考太陽回歸年調整年份長度。平年設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約354-355天;閏年增加1個月(即閏月),全年約383-384天,通過“十九年七閏”的規則平衡與太陽年的誤差。
二、核心功能與特點
- 農業指導作用
通過二十四節氣劃分太陽年(每15天一個節氣),幫助農民根據氣候安排播種、收割等農事活動。
- 陰陽合曆屬性
既體現月相(如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又通過節氣反映太陽位置,兼具陰曆與陽曆優勢。
三、文化與社會意義
- 傳統節日依據:春節、中秋節等節日日期均以農曆計算。
- 幹支紀年體系:用天幹地支組合标記年份(如甲子年),六十年一循環。
- 别稱與演變:曾稱夏曆、舊曆,1970年後統稱“農曆”,現仍廣泛用于民俗活動。
四、與其他曆法的區别
不同于純陰曆(如伊斯蘭曆)或純陽曆(如公曆),農曆通過閏月調和月相與太陽年的差異,使平均曆年接近回歸年(約365.24天)。
農曆不僅是時間計量工具,更是中華農耕文明與自然觀測智慧的結晶,至今仍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農曆》的意思
《農曆》是指中國傳統的農業曆法,也被稱為陰曆。它是根據農民的農事經驗和對天文現象的觀察而制定的一種曆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農曆》的拆分部首是“冖(mì)”,它是一個獨立的部首。根據部首和漢字的筆畫數,可以确定該字的排序位置。
來源與繁體
《農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業社會。中國古代農民根據對太陽、月亮和星星等天體的觀察,制定了農曆來指導農事活動。
《農曆》的繁體字為「農曆」。
古時候漢字寫法
《農曆》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由于字形的演變和規範的變化,古代漢字可能有不同的書寫方式。
例句
1. 春節是農曆的新年。
2. 他喜歡研究農曆的曆法。
組詞
農曆除了可以單獨使用外,還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一些新詞:
1. 農曆年:指按照農曆計算的一年。
2. 農曆節日:指按照農曆計算的傳統節日。
近義詞
與《農曆》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陰曆、舊曆。
反義詞
與《農曆》意思相反的詞語是:陽曆,也被稱為公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