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意思、農曆的詳細解釋
農曆的解釋
1.我國古代曆法之一。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十三個月(383天或384天,閏月在幾月份也沒有一定)。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于農事。紀年用天幹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複始。俗稱陰曆。這種曆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夏曆﹑舊曆。
2.農業上使用的曆書。
詞語分解
- 農的解釋 農 (農) ó 種莊稼,屬于種莊稼的:務農。農業。農田。農産。農墾。農家。農忙。農民。農婦。農奴。 種莊稼的人:貧農。菜農。谷賤傷農。 姓。 工 筆畫數:; 部首:冖; 筆順編號:
- 曆的解釋 曆 (歷曆) ì 經過:經曆。來曆。閱曆。曆盡甘苦。 經過了的:曆程。曆代。曆史。曆來。 遍、完全:曆覽。曆數(?)。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曆法。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農曆,又稱陰曆、夏曆、舊曆等,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的核心,是一種典型的陰陽合曆。其名稱“農曆”直接體現了該曆法與中國傳統農業生産的緊密聯繫,主要功能在于指導農事活動,如播種、收獲等時節安排。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
核心定義與曆法性質
農曆是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 為基礎設置月份,同時兼顧太陽回歸年周期以安排年份和節氣的曆法系統。其月份嚴格對應月相盈虧(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而節氣則依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用以反映季節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産。因此,農曆是陰陽合曆的典型代表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基礎)。
-
名稱的構成與含義
- 農 (Nóng): 意指農業、農耕。這直接點明了該曆法最主要的服務對象和功能——服務于農業生産。其包含的二十四節氣系統(如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等)是古代中國農民安排耕種、收割等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
- 曆 (Lì): 指曆法、曆書,即記錄年、月、日、節氣等時間信息并計算其更替的方法和體系。
- “農曆”合稱: 直譯為“農業的曆法”,強調其以農為本、指導農時的核心作用和社會功能 (《辭海》相關條目釋義引申)。
-
别稱及其文化内涵
- 陰曆 (Yīnlì): 此名稱強調其以月亮運行(陰)周期定月的主要特征。每個朔望月平均約為29.53天,農曆月份因此設定為29天(小月)或30天(大月)。
- 夏曆 (Xiàlì): 相傳源于中國夏代(此說有待考證),或因其新年(春節)接近立春節氣(象征春天開始,萬物複蘇,與“夏”字蘊含的“大”和“生長”之意相通)。此名稱帶有曆史文化傳承的意味 (《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
- 舊曆 (Jiùlì): 相對于辛亥革命後中國官方采用的公曆(格裡高利曆,俗稱“新曆”或“陽曆”)而言,體現了其在近代以來的時間參照系定位。
-
曆法結構與特點
- 月份安排: 嚴格依據朔望月,12個月約為354天。
- 年長調整: 為與回歸年(約365.2422天)同步,農曆采用置閏法。約每19年設置7個閏年,閏年增加一個閏月(置于特定月份之後,如閏四月、閏五月等),使該年有13個月,全年約384天。平年354或355天,閏年383或384天。
- 節氣系統: 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依據太陽在黃道上的視運動劃分,平均每15°一個節氣,用于精确指示季節、氣候物候變化,是指導農事的核心時間坐标 (《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曆法部分)。
-
現代應用與文化意義
雖然公曆是當今中國官方和日常社會活動的主要曆法,但農曆依然在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的确定、民俗活動、生辰八字計算以及部分農事參考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載着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和民族情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文化習俗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融合了陰曆與陽曆的特點,屬于陰陽合曆體系。以下是其核心特征和意義的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曆法結構
農曆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為月份基礎,同時參考太陽回歸年調整年份長度。平年設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約354-355天;閏年增加1個月(即閏月),全年約383-384天,通過“十九年七閏”的規則平衡與太陽年的誤差。
二、核心功能與特點
- 農業指導作用
通過二十四節氣劃分太陽年(每15天一個節氣),幫助農民根據氣候安排播種、收割等農事活動。
- 陰陽合曆屬性
既體現月相(如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又通過節氣反映太陽位置,兼具陰曆與陽曆優勢。
三、文化與社會意義
- 傳統節日依據:春節、中秋節等節日日期均以農曆計算。
- 幹支紀年體系:用天幹地支組合标記年份(如甲子年),六十年一循環。
- 别稱與演變:曾稱夏曆、舊曆,1970年後統稱“農曆”,現仍廣泛用于民俗活動。
四、與其他曆法的區别
不同于純陰曆(如伊斯蘭曆)或純陽曆(如公曆),農曆通過閏月調和月相與太陽年的差異,使平均曆年接近回歸年(約365.24天)。
農曆不僅是時間計量工具,更是中華農耕文明與自然觀測智慧的結晶,至今仍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
拜啓百雜香半拉子扁對筆牀兵刀出的戴山點射跌屑屑叮叮非謀鳳城焚裂糞棋縛雞弄丸釜煤給用工資分關闆寡嗛渾渾噩噩驚鸾謹強稽式愧怼利其然蠻荒蒙鴻明農南半球女扮男裝谯橹绮錯傾杯樂齊體人曲勸三獄啬恡上歲數盛明身重誓表試課十鑽手影戲收族束蒿水南山人疏閑體天透水拖拉機脫屍外厲内荏丸丸香海宵錦亵翫信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