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凍醪的意思、凍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凍醪的解釋

[winter made wine] 秋後釀造、越冬後春天飲用的酒

詳細解釋

冬季釀造、及春而成的酒。亦稱春酒。 唐 杜牧 《寄内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宋 司馬光 《喜才元過洛小詩招飲》詩:“ 洛 社凍醪熟, 伊 魴絲繪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凍醪,漢語詞彙,指冬季釀造、春季飲用的陳年酒漿。該詞源自古代釀造習俗,《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寒冬釀造,以備春季飲用的酒”。其制作工藝可追溯至先秦時期,《齊民要術·造神麴并酒》記載“冬釀夏熟,清冽為上”,側面印證凍醪需經低溫發酵與長時間窖藏的特點。

在文化内涵層面,凍醪承載着古代農耕社會的時序禮俗。《詩經·豳風·七月》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的記述,與凍醪“冬釀春飲”的特性形成互文,反映先民遵循自然節律的生活智慧。唐宋文人更将其賦予詩意,如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所書“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展現酒文化與傳統節令的深度交融。

詞源構成上,“凍”表貯藏時令,“醪”特指濁酒,《說文解字》釋“醪”為“汁滓酒”,說明此類酒品保留發酵原漿,與清酒形成工藝區隔。這種古法釀造方式今在浙江烏鎮等地的“三白酒”技藝中仍有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凍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說明:

一、基本含義

凍醪(拼音:dòng láo)指秋後釀造、越冬後春天飲用的酒,亦稱“春酒”。該詞由“凍”(寒冷)和“醪”(濁酒)組成,本義與冬季釀酒、春季飲用的傳統工藝相關。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定義
    凍醪是古代一種特定季節釀造的酒類,需經過冬季低溫發酵,至春季方可飲用。例如唐代杜牧的詩句“梅引凍醪傾”,宋代司馬光詩中“洛社凍醪熟”,均指此類酒。

  2. 釀造特點
    其制作時間通常在秋末冬初,利用低溫環境緩慢發酵,使酒體更醇厚,故有“冬釀春成”之說。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支支鄙子菜茹長成倡姥赤字鹑尾打磕睡鄧家銅山刁乖東央西告舵輪堕指凡殇風集福壽無疆扶植刮抉海河紅釭花下子混水摸魚架犂見情驕很結案靜肅錦旋饋糧困蹇勞動力例物理詠籠中之鳥路障命薄盿盿木頭橛子牛脂平坦辟仗箭丕振樯橹淺豁牽牛夫旗警慶成秦腔全軍覆沒鵲厲水偃歲酒田壄通論偷人唾液腺腕表霄明玺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