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德的意思、旌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德的解釋

表彰有德之人。 晉 桓溫 《薦谯元彥表》:“旌德禮賢,化道之所先。”《周書·宇文廣傳》:“旌德樹善,有國常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旌德是漢語複合詞,由“旌”與“德”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表彰美德或德行。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演變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旌(jīng)

    本義指古代用牦牛尾或羽毛裝飾的旗子,後引申為标識、表彰。《說文解字》釋:“旌,遊車載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進士卒。” ㊀其功能從儀仗器物發展為道德标榜,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語源參考:許慎《說文解字·㫃部》

  2. 德(dé)

    指道德、品行,《說文》雲:“德,升也”,段玉裁注:“升當作登……德訓登者,謂德業日益上升。” ㊁引申為善行、恩惠。

    語源參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二、複合詞釋義

“旌德”為動賓結構,意為:


三、典籍用例

  1. 表彰功德的儀式

    《周禮·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官府各象其事,州裡各象其名,家各象其號。” 鄭玄注:“旌德”為九旗之一,用以标識德行。㊄

    典籍來源:《周禮注疏》

  2. 地名淵源

    安徽旌德縣(唐寶應二年置)即取“旌揚德行”之意。《元和郡縣志》載:“冀其邑人從此被化,故以旌德為名。” ㊅

    曆史文獻: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


四、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旌德”除保留“表彰美德”的古義外,亦用于:


注:典籍原文引用依據權威整理版本,未提供鍊接因古籍原版無可靠數字源;現代地名釋義參考《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旌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表彰有德之人”,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拆解

    • 旌(jīng):原指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幟,引申為表彰、表揚。例如“旌表”即通過立牌坊、賜匾額等方式表彰善行。
    • 德(dé):指道德、品行,特指美好的品德或恩惠,如“美德”“感恩戴德”。
  2. 組合含義
    兩字合用時,意為通過表彰弘揚道德典範,例如《周書》中“旌德樹善,有國常規”即強調以表彰善行作為治國常規。

二、古代文獻用例

三、現代延伸用法

作為地名,“旌德”指安徽省宣城市下轄的旌德縣,其名稱源于唐代“旌表方德”的典故,寓意表彰道德典範。該縣位于黃山北麓,是皖南交通要道。

四、發音與書寫

别人正在浏覽...

棒實豹隱蔽茀筆試不越雷池一步長心陳舊持疑不定楚制登科記佃契調聲葉律敦敏惡郡返還肥皂泡高功高唐夢狗嘴吐不出象牙鬼罰甲錯見風使船急乎乎驚耳駭目機竅久計駿聲枯蠟立石起柳門畿迷迷内任内司丕革齊刀靘好情天孽海求馬唐肆取經穰子任課若個騷思沙鸨擅斷滲淡聲喏攝念勢派石燭庶獄私訴索價唐突西施坍陷桃花箋紙榻然跳白果退位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