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誦諷的意思、誦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誦諷的解釋

諷誦,吟詠。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以誦諷為鬼語,以‘六經’為蕪穢。” 唐 康骈 《劇談錄·宣宗夜召翰林學士》:“ 文皇帝 所著之書,有理國理身之要,披閲誦諷,不離於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誦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諷誦、吟詠,主要用于描述對文學或典籍的誦讀與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古籍例證

  1. 三國魏·嵇康《難自然好學論》:“以誦諷為鬼語,以‘六經’為蕪穢。” ——此處“誦諷”指對經典的誦讀。
  2. 唐代康骈《劇談錄》記載唐宣宗“披閱誦諷,不離于口”,強調對典籍的反複吟詠。

三、延伸說明


四、總結

“誦諷”是古代文學語境中的常用詞,強調通過聲音傳達文字内涵,常見于對經典的研讀與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誦諷》的意思

《誦諷》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誦讀和諷刺。誦讀是指将文字轉化為聲音,進行朗誦;諷刺則是指以嘲笑或挖苦的方式表達出對某個人、事物或情況的不滿或不認同。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誦諷》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讠,其中“言”表示與言語或語言相關,“讠”則表示在這個詞中作為聲符旁的部首。

按筆畫數來說,《誦諷》一共由16筆構成,其中“誦”由8筆,而“諷”由8筆。

來源和繁體

《誦諷》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中“誦”表示誦讀、朗讀,來源于古漢語中的“誦”字;“諷”表示諷刺、挖苦,來源于古漢語中的“諷”字。

在繁體字中,“誦”字保持不變,而“諷”字則變為“諷”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誦諷》中的兩個字為例,“誦”在古代寫作“詗”,而“諷”在古代寫作“豐”。這些字的寫法變化是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過程。

例句

1. 他喜歡誦讀古代經典,每天都花很多時間研究詩詞。

2. 這部電影用幽默諷刺的方式,反思了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

3. 他的諷刺言辭引起了觀衆的共鳴,大家紛紛附和鼓掌。

組詞

詩誦、口誦、經誦、朗誦、諷谏、諷刺、挖苦、嘲笑等。

近義詞

仿佛、戲谑、嘲弄、嘲諷、譏諷等。

反義詞

贊美、贊賞、頌揚、贊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