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撾的意思、鐵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撾的解釋

(1).見“ 鐵檛 ”。

(2).見“ 鐵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撾(tiě zhuā)是古代兵器的一種,又稱“鐵抓”或“撾”,屬于冷兵器中的擊打類武器。其形制多樣,通常由長柄和頂端的金屬抓頭組成,抓頭多呈爪狀或錐形,用于劈砸、鈎拉或突刺。以下從形制、曆史應用及文獻記載三方面詳述:

一、形制特征

  1. 結構組成

    鐵撾由木質或金屬長柄(長約1.5—2米)與鐵制抓頭構成。抓頭常見三至五爪,形似鷹爪,爪尖鋒利,部分形制頂端帶矛刺,兼具鈎割與突刺功能。重量多在3—5公斤,需雙手持握揮擊。

  2. 分類變體

    據《武經總要》載,撾分“長撾”“短撾”“單雙撾”等,長撾用于馬戰,短撾適于步戰。另有“飛撾”,系鐵鍊連接抓頭,可投擲後收回,屬軟兵器範疇。

二、曆史應用與典籍記載

  1. 實戰記載

    唐代已見鐵撾用于戰場。《新唐書·李嗣業傳》載安史之亂中,唐将李嗣業“持長撾,步擊潰軍”,以撾鈎拉馬腿破敵騎陣。宋代《武經總要》将其列為“十八般兵器”之一,歸入“猛擊之器”類。

  2. 文學與武術傳承

    明代小說《水浒傳》中“金錢豹子”湯隆擅使鐵瓜錘(即鐵撾),側面印證其在民間武藝的流傳。清代《手臂錄》記載撾法招式,如“鈎雲式”“破甲錐”,強調鈎、啄、砸的複合技法。

三、詞源考據

“撾”本義為敲擊(《說文解字·手部》:“撾,擊也”),後衍生為兵器名。東漢《釋名·釋兵》稱“爪杖曰撾”,因形似鳥爪得名。“鐵”綴于前,特指金屬材質,區别于早期骨木制抓具。南北朝後,“鐵撾”成為固定兵器稱謂。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七卷),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1098頁。
  2. 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器圖》,中華書局影印本,1959年。
  3. 吳殳《手臂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 許慎《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華典藏網”或“國學大師”數據庫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鐵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讀音與構成
    拼音為tiě wō(注音:ㄊㄧㄝˇ ㄨㄛ)。部分資料中“撾”可能被誤讀為zhuā,但在此詞中應以wō 為準。

  2. 兩種核心含義

    • 同“鐵檛”:指鐵制的杖狀兵器,古代用于戰鬥或儀仗。
    • 同“鐵擿”:指帶有鐵刺的器械,可能與防禦或刑具相關。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建議

注:部分低權威網頁(如、5、6)内容與其他來源重複,未作為主要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到老變正鬓角子蒼官産家大器遲難刍尼笛卡兒坐标堕弛蕃渥忿恚感性認識公情規行歸真顧募過直顧全濠梁之上豪爽候駕後月嘩耳回陸恢疎交裆激辯鏡袱金輿計似坑爹扣額跨下人浪漫冷冷淡淡彌月年湮世遠泥龜餪生蟠蟲蓬塊偏振品骘強盜禽滅去思辱害三祝生稼室妾事書鼠憑社貴述說天社無何無籍之徒香奁賢配歊煩細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