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st one month] 小兒初生滿一月;指新婚滿一月;足月,懷孕滿十個月
(1).足月;懷孕滿十個月。《詩·魯頌·閟宮》:“無災無害,彌月不遲。” 鄭玄 箋:“終人道十月,而生子不遲晚。”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主既彌月,體未甚安。”
(2).小兒初生滿一個月。也稱滿月。 唐 陸海 《空寂寺大福和上碑》:“誕厥彌月,其目猶閉。” 宋 柳永 《中呂宮·送征衣》詞:“誕彌月,瑤圖纘慶,玉葉騰芳。” 明 範受益 王錂 《尋親記·得胤》:“ 周娘子 ,且喜令郎彌月,老身特着小厮煮一碗羹湯,少刻就送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女生一子。子生,左臂有朱點,因字小 紅 。彌月,女使 王 盛筵招 黃 。” 魯迅 《書信集·緻*********王映霞》:“待到知道了令郎的誕生,已經在四十多天之後了,然而祝意還想表表的,奉上粗品兩種,算是補祝彌月的菲敬。”
(3).指新婚滿一個月。 明 陸弼 《酒家傭·姊弟式廬》:“不若擇吉成親,彌月之後,同去展墓更好。”
(4).整月。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五:“飲之醉,彌月乃解。” 宋 蘇轼 《喜雨亭記》:“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清史稿·災異志三》:“二月, 儀徵 大雨彌月,平地水深丈餘。”
“彌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í yuè”,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嬰兒滿月
指新生兒出生滿一個月,常稱為“滿月”或“彌月之喜”。例如:“孩子過彌月”“彌月禮”等用法。
懷孕足月
指胎兒在母體中發育滿十個月,即足月分娩。如《詩經》中“無災無害,彌月不遲”即指此意。
新婚滿月
指新婚夫婦完婚滿一個月,如明代文獻提到的“彌月之後,同去展墓”。
整月
表示時間跨度上的一個月,如“彌月不雨”(整月不下雨)。
與“滿月”的關系
二者在“嬰兒滿月”的語境中可互換,但“彌月”更強調時間上的完整(如整月、足月),而“滿月”更側重慶祝儀式。
文化習俗
傳統習俗中,嬰兒彌月時會舉辦宴席、剃胎發等儀式,寓意祝福新生兒健康成長。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彌月是一個表示懷孕一個月的詞語。它源自于婦女懷孕一個月後的日子稱為“滿月”,因為正好是時間的一圈,所以也被稱為彌月。
彌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二十;月的部首是月,總筆畫數為四。
彌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一書中,記載了古代婦女懷孕一月後的習俗。
在繁體字中,彌月的寫法沿用了簡體字的形式,也是“彌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彌月的古代寫法為“彌月”。
1. 她已經彌月了,開始注意飲食和休息。
2. 孕婦需要在彌月期間進行定期體檢。
1. 彌漫:形容充滿或遍布全面。
2. 彌補:修正或彌合缺陷或不足。
3. 月子:指産後一個月的時間。
滿月:指懷孕一個月後的日子。
孕育一個月後。
空白期:指未懷孕或未完成一個月的時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