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何的意思、無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何的解釋

(1) [soon]∶不久;很短時間之後

亡何國變。(亡通“無”。)——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無何他二人就言歸于好

(2) [nothing; nothing else]∶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自覺無何

詳細解釋

(1).沒有什麼。多指沒有什麼事。《荀子·天論》:“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漢 中尉至,王視其顔色和……王自度無何,不發。”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無何罪。”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一:“ 東坡 笑曰:‘吾嘗贈 雷勝 将軍詩,曰:太守無何唯日飲,将軍競病自詩鳴。’” 陳三立 《次韻答金大潤培》:“日飲無何醉鄉在,探丸起死眼中誰?”

(2).不多時;不久。《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居無何,則緻貲累巨萬。” 唐 吳筠 《建業懷古》詩:“銜璧入 洛陽 ,委躬為 晉 臣。無何覆社稷,為爾含悲辛。”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山東篇》:“無何,﹝ 倭 ﹞以四巨艦猛進,至口外十餘裡。”

(3).“無何有之鄉”之省稱。 唐 白居易 《讀莊子》詩:“為尋《莊子》知歸處,認得無何是本鄉。” 宋 蘇轼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 廣陵 陽羨 何足較,隻有無何真我裡。” 元 耶律楚材 《醉義歌》:“遙望無何風色好,飄飄漸遠塵寰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何”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表示時間短暫,相當于“不久”、“沒多久”:

    • 釋義:指時間過去不長,沒過多久。
    • 來源:此義項在古籍中非常常見。例如:
      • 引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住了沒多久,使者果然來召見曹參。)
      • 引自《漢書·曹參傳》:“居無何,參卒。” (過了不久,曹參去世。)
      • 引自《聊齋志異·促織》:“無何,宰以卓異聞。” (不久,縣官就以才能卓越而聞名。)
    • 用法:常作時間狀語,置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後續動作或事件發生在較短的時間之後。
  2. 表示“沒有什麼(事由、東西)”或“無故”:

    • 釋義:指沒有緣故、沒有事情發生,或者指沒有什麼東西。
    • 來源:此義項相對少見,但仍有古籍用例。例如:
      • 引自《莊子·知北遊》:“嘗相與無為乎?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而閑乎?寥已吾志,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彷徨乎馮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蚵荷甘與神農同學于老龍吉。……神農隱幾阖戶晝瞑。蚵荷甘日中奓戶而入曰:‘老龍死矣!’神農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曰:‘天知予僻陋慢訑,故棄予而死。已矣夫子!無所發予之狂言而死矣夫!’弇堈吊聞之,曰:‘夫體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于道,秋豪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而猶知藏其狂言而死,又況夫體道者乎!視之無形,聽之無聲,于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于是泰清問乎無窮曰:‘子知道乎?’無窮曰:‘吾不知。’又問乎無為。無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數乎?’曰:‘有。’曰:‘其數若何?’無為曰:‘吾知道之可以貴,可以賤,可以約,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泰清以之言也問乎無始曰:‘若是,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無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于是泰清中而歎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無始曰:‘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當名。’無始曰:‘有問道而應之者,不知道也。雖問道者,亦未聞道。道無問,問無應。無問問之,是問窮也;無應應之,是無内也。以無内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過乎昆侖,不遊乎太虛。’光曜問乎無有曰:‘夫子有乎?其無有乎?’光曜不得問,而孰視其狀貌,窅然空然,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無矣,而未能無無也;及為無有矣,何從至此哉!’大馬之捶鈎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馬曰:‘子巧與?有道與?’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鈎,于物無視也,非鈎無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長得其用,而況乎無不用者乎!物孰不資焉!’冉求問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猶今也。’冉求失問而退,明日複見,曰:‘昔者吾問‘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猶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問何謂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為不神者求邪!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子孫而有子孫,可乎?’冉求未對。仲尼曰:‘已矣,未應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體。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猶其有物也。猶其有物也,無已。聖人之愛人也終無已者,亦乃取于是者也。’顔淵問乎仲尼曰:‘回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将,無有所迎。’回敢問其遊。’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與之相靡?必與之莫多。狶韋氏之囿,黃帝之圃,有虞氏之宮,湯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師,故以是非相赍也,而況今之人乎!聖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将迎。山林與!臯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哀樂之來,吾不能禦,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能能而不能所不能。無知無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務免乎人之所不免者,豈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為去為。齊知之所知,則淺矣。’”(此段中“無何”雖未直接出現,但“無故”之義可從“無”的否定含義引申理解,在特定語境下可指“無故”、“無端”。更直接的例子需更細緻檢索古籍,但此義項在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有收錄。)
    • 用法:通常作謂語或狀語,表示否定。

“無何”的核心含義圍繞“無”的否定性和時間性展開。其最常用、最典型的含義是表示時間的短暫流逝,意為“不久”。另一含義表示“沒有什麼(事由)”或“無故”,雖相對少見,但在特定語境下存在。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的文言文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無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表示時間短暫
    作副詞時,意為“不久、沒多久”。例如《聊齋志異·促織》中“無何宰以卓異聞”,即“不久後縣官因政績優異而聞名”。

  2. 表示“沒有什麼”
    作動詞短語時,指“沒有其他事”或“無關緊要”。如《荀子·天論》中“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意為“(這些現象)沒什麼特别含義”。


二、詳細解釋與使用場景

  1. 時間層面的“短暫”
    常見于描述事件間隔,如“無何他二人就言歸于好”。
    近義詞:須臾、俄頃。

  2. 事物層面的“無意義”
    強調某事缺乏價值或結果,如“自覺無何”。
    反義詞:舉足輕重、非同小可。

  3. 哲學引申
    在“無何有之鄉”(《莊子》)中,指虛無之境,但此用法需結合完整成語。


三、例句參考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文言或文學創作,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現代漢語的“無論如何”混淆。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無何有之鄉”,可參考《莊子》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傍落北兵北堂書鈔迸逐表生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長裾闡教襜幄沉迷不悟搊彈初平詞黃當理登濟電旂低速敦肅法鉢覆盆難照幹德格布公旦卦辭恒山合盤托出何所磺胺畫外毀龀恢廣揮毫落紙講鼓蹇困讦問究索救饷浚瀹看生婆狂喜六案孔目輪蓋鳴環命中率魔侯羅赧面南面王年鑒平雅契券曲述弱累食養擡肩鐵心鐵意腿套詑謾歪剌骨想來想去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