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良的意思、天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良的解釋

[consciene] 人的良心

喪盡天良

詳細解釋

天賦的善心;良心。 清 袁枚 《新齊諧·葉生妻》:“惟駡 李某 喪絶天良,毀我輩十人塚,蓋造房屋好生受用,将我等骸骨踐踏污穢。”《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我第一怕的是知縣:不拿出天良來作,我心裡過不去;拿出天良來作,世路上行不去。” 葉紫 《楊七公公過年》四:“從故鄉的滅絕了天良的田主起,一直罵到打他耳光,關禁他,放火燒他的草堆子的喪天良的警察天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倫理内涵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人生來具備的善良本性與道德良知。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與《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

  1. 天賦的善性:指人類與生俱來的正直、仁慈之心,強調道德感的先天性。

    例證:魯迅《彷徨·祝福》:“幸而府上是向來寬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計較的。這回我一定薦一個好的來折罪……。”

    (此處暗含對違背天良行為的批判)

  2. 道德良知:指個體辨别是非、約束行為的内心準則,常與“喪失”“泯滅”等詞連用,形容道德淪喪狀态。

    例證:巴金《秋》四:“覺英這個孩子整天胡鬧,不讀書,不學規矩,真正喪失天良。”

二、詞源與構詞分析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天良”多用于強調道德底線,常見于兩類表達:

  1. 批判性用語:如“喪盡天良”“泯滅天良”,譴責極端違背倫理的行為。
  2. 自省式表達:如“天良發現”,形容人在道德感驅使下的悔悟。

四、倫理學關聯

該詞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良知”概念(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一脈相承,體現對人性本善的認同。現代倫理學則将其視為道德自律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4.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2000.

網絡擴展解釋

“天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天良”指人天生具備的善良本性和道德感,即“良心”。常與“喪盡”連用(如“喪盡天良”),形容人違背道德、毫無人性。

2.詞源與構成

3.用法與例句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文化内涵

“天良”體現了傳統文化對人性本善的認同,強調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喪失天良即背離了人性根本,常用于表達對極端惡行的譴責。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挨邊鞍鼻百雷爆燃變棄兵役博濟曹刿論戰蟬露懲毖出乎刺美徂魂蹴讨宕挨電天都了獨立核算泛稱梵像感逆官緒歸士還蚨秏費緩瀉減緩饑弊金黴素酒歌橘皮開畫坎井之鼃空侗老娘婆冷破涼天厲爽龍物莫得牛蘈旁辟骈首就逮飄風驟雨牽世清飙輕騎情焰酋耳山陽淚少條失教石液松竹梅桅木五門四關廂鮮卑山饷邊閑華戲嘲晞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