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官職;官位。《太平廣記》卷一八○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固言》:“ 固言 始以所業求見,謀於諸 柳 ,諸 柳 與導行卷去處,先令投 許常侍 。 固言 果詣之, 孟容 謝曰:‘某官緒閑冷,不足發君子聲彩。’”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唐世辟寮佐有詞》:“牒奉處分,前件官儒素修身,早升官緒。”
“官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官職或官位,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具體朝代用法,可參考《太平廣記》《容齋三筆》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釋義。
官緒(guān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官”和“緒”兩個字組成。
“官”字的部首是宀,它包含有宇和一,總共有8個筆畫;“緒”字的部首是纟,它包含有纟和者,總共有11個筆畫。
“官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官員或者官府行使管理權力和政務,而“緒”指的是事物的延續或者發展。因此,“官緒”指的是官員或者官府的事務和運作。
“官緒”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官緒」。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更加繁複,每個筆畫都有特定的規定。關于“官緒”的古代漢字寫法,具體為「官綇」。
1. 他負責處理各種官緒,确保政務的順利進行。
2. 我們需要處理這些官緒,以确保項目的成功。
官員、官府、文官、政務、政府等。
官勾當、官司等。
民間事務、民間細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