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良的意思、天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良的解释

[consciene] 人的良心

丧尽天良

详细解释

天赋的善心;良心。 清 袁枚 《新齐谐·叶生妻》:“惟駡 李某 丧絶天良,毁我辈十人塚,盖造房屋好生受用,将我等骸骨践踏污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我第一怕的是知县:不拿出天良来作,我心里过不去;拿出天良来作,世路上行不去。”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四:“从故乡的灭绝了天良的田主起,一直骂到打他耳光,关禁他,放火烧他的草堆子的丧天良的警察天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伦理内涵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指人生来具备的善良本性与道德良知。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

  1. 天赋的善性:指人类与生俱来的正直、仁慈之心,强调道德感的先天性。

    例证:鲁迅《彷徨·祝福》:“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此处暗含对违背天良行为的批判)

  2. 道德良知:指个体辨别是非、约束行为的内心准则,常与“丧失”“泯灭”等词连用,形容道德沦丧状态。

    例证:巴金《秋》四:“觉英这个孩子整天胡闹,不读书,不学规矩,真正丧失天良。”

二、词源与构词分析

三、使用场景与延伸意义

在当代语境中,“天良”多用于强调道德底线,常见于两类表达:

  1. 批判性用语:如“丧尽天良”“泯灭天良”,谴责极端违背伦理的行为。
  2. 自省式表达:如“天良发现”,形容人在道德感驱使下的悔悟。

四、伦理学关联

该词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良知”概念(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一脉相承,体现对人性本善的认同。现代伦理学则将其视为道德自律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4.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

网络扩展解释

“天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天良”指人天生具备的善良本性和道德感,即“良心”。常与“丧尽”连用(如“丧尽天良”),形容人违背道德、毫无人性。

2.词源与构成

3.用法与例句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文化内涵

“天良”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人性本善的认同,强调道德自律的重要性。丧失天良即背离了人性根本,常用于表达对极端恶行的谴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爱琴文化包函碧瑠璃沧海横流剗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程式动作沉溺崇班愁窖儿穿衣镜挫抑丹煇大阉调布凤栖梨覆信管秃唇焦涵畜后土夫人歡惊谫谫即若久已赍装举迹亢朗口过阆颠量才而为量揆敛衿料拣蛮鞾麻菽骈跗拼音字母茜裙弃末返本轻典穷猿奔林曲巧取消弱絮赛如扫难森林生态系统上调上元甲子山瓢深池十日并出守纪律夙契套路铁锈踢陟偷鸡摸狗微琐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