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ypocatharsis] 用性質緩和的瀉藥或減少瀉藥用量的方法瀉下通便
“緩瀉”是醫學術語,指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溫和地促進排便,緩解便秘症狀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緩瀉”指通過潤滑腸道、軟化糞便或適度刺激腸道蠕動,使大便通暢排出,避免劇烈腹瀉的治療方式。其核心在于“緩和”,與強效瀉藥相比更注重安全性。
類型 | 代表藥物 | 適用場景 |
---|---|---|
容積性瀉藥 | 硫酸鎂、白色合劑 | 短期便秘或腸道檢查前 |
刺激性瀉藥 | 果導、蓖麻油、大黃 | 急性便秘(不宜長期用) |
潤滑性瀉藥 | 甘油栓、開塞露、麻仁丸 | 老年便秘或糞便幹結 |
提示:具體用藥需結合醫生指導,查看完整藥物列表可參考來源。
緩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缶(缶字頭)和心(心字底)。缶字頭表示容器,心字底表示内心、感情等含義。
緩瀉的筆畫數為12畫。缶部(缶字頭)有4畫,心部(心字底)有4畫,加在一起就是12畫。
緩瀉這個詞來源于《莊子•天下篇》。在原文中,“養生與身緩”一句中,緩的意思是放慢、減緩,瀉的意思是通便、排洩。後來,“緩”和“瀉”這兩個字合并成了一個詞,表示通便的作用。
在繁體中,緩瀉的寫法與簡體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别。繁體字緩的缶部沒有缺口,瀉的心部下方有兩橫線。
古時候,緩瀉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文心雕龍•字林》中,緩的心部被替換成了寬字底。這是因為寬字底也表示一種緩慢的意思,與緩的含義相近。
例句:他的便秘問題一直困擾着他,他決定服用一種緩瀉藥物。
組詞:緩慢、緩和、緩解、通瀉。
近義詞:瀉藥、通便藥。
反義詞:止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