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的别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一》:“ 鄜 延 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黟縣山水記》:“《延安府志》雲: 延川縣 北九十裡有石油井出石油,六月收,以塗瘡痏。亦曰脂水,亦曰石液。”
“石液”是石油的古代别名,指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主要成分為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的混合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其中記載用石油煙灰制墨,并命名為“延川石液”。清代文獻如俞正燮《癸巳類稿》也沿用此稱,描述其用途(如塗瘡痏)。
物理特性與成分
石液(石油)呈粘稠液态,顔色多為深褐或黑色,主要成分為碳氫化合物混合物。其形成機制以“生物沉積變油”學說為主流,認為由古代海洋生物演化而成。
曆史與現代應用
古代已用于制墨、醫藥等領域,如沈括所述“黑光如漆,松墨不及”。現代則主要提煉為燃油、化工原料(如塑料、化肥)。
示例用法
《夢溪筆談》記載:“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 清代文獻亦載:“亦曰脂水,亦曰石液。”
石液是一個漢字詞語,是指從石頭中流出的液體,特指礦石經過加熱或加工後所流出的液體。
石液的部首是石字旁(石),總筆畫數為9。
石液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石”和“液”兩個字合并而成的,形象地描述了礦石流出的液體。
石液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石液」,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石液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與現代基本相同。
1. 礦工使用鍋爐加熱礦石,以便使石液流出。
2. 這種石液是寶貴的原材料,可以用于制作化妝品。
1. 石液爐
2. 石液采集
3. 石液工藝
4. 石液提取
礦液、礦石液體
幹石、幹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