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莫得的意思、莫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莫得的解釋

(1).不得;休要。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劉尹 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寡人親捧盃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殘。”《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莫得入去,官府知道,引惹事端帶累我。”

(2).沒有。《儒林外史》第四回:“現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來牌票甚緊。衙門裡都也莫得吃。”《小說選刊》1981年第2期:“的确,要不是那雙皮鞋,他恐怕莫得理由跟人家女娃娃搭話,更莫得理由給她賠償雞蛋的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莫得”的漢語詞典釋義及用法解析

一、基本釋義

“莫得”是漢語方言中常見的否定性短語,主要表“沒有”“不存在”之意。該詞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較少使用,但在西南官話(如四川、重慶方言)及部分南方方言區保留較高活躍度。《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将其歸為地域性否定副詞組合。

二、方言應用

在四川方言中,“莫得”可獨立作謂語或修飾名詞,例如:

  1. 表事物缺失:“錢莫得了”(沒有錢了);
  2. 表狀态否定:“屋裡莫得人”(屋裡沒有人)。其語法功能接近普通話的“沒”或“沒有”,但需搭配語境使用。

三、古語溯源

“莫得”源于古漢語否定結構,其中“莫”為否定副詞(義同“不”“無”),“得”表動作達成。例如《孟子·公孫丑下》中“莫得而食”即“無法得到食物”,可見其早期用法強調“無法實現某行為”。

四、使用場景與辨析

現代方言中需注意與“不得”的區分:“莫得”側重客觀不存在(如“莫得時間”),而“不得”多表主觀禁止(如“不得吵鬧”)。據《西南官話語法研究》考證,二者在方言中存在語法分工。

網絡擴展解釋

“莫得”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不得;休要(表禁止或勸阻)
    表示不允許或勸誡他人不要做某事。例如:

    • 「莫得淫祀」(《世說新語·德行》,意為“不要進行不合禮制的祭祀”)
    • 「你可也莫得留殘」(元·白樸《梧桐雨》,勸人不要留下殘酒)
  2. 沒有(表否定)
    常見于西南官話及安徽等地方言,替代“沒有”。例如:

    • 「撲爬跟鬥快報名,過期不候莫得法」(意為“錯過時間就沒有辦法了”)
    • 「衙門裡都也莫得吃」(《儒林外史》,指“連官府裡都沒有食物”)

二、使用場景


三、詞義辨析


四、總結

“莫得”既是古代漢語中的否定詞(表禁止),又是現代方言中的常用否定詞(表沒有)。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建議結合權威文獻或方言實例進一步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鋒傍訊變缞刬草除根赤岬酬決傳繼單費短片發松根端廣饒慣狎貴要滾水潑老鼠還罵海嶽還真邯鄲步宏邁洪枝皇澗黃絹辭江夏八俊叫哥哥皎晶晶計考菊醑穅豆聊叙林檎乾劉隨州漏分螺呗鹿皮幾毛葛馬騌沒衛名場漠北袍澤岐徑啓母石青蟲阙略三平三十六三一神棍肆募所聞謄繕通連通然讬咎抏弊挽挽帷帟相料膝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