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皮的意思、退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皮的解釋

(1).猶蛻皮。 清 蒲松齡 《農桑經·補蠶經·飼養》:“無論至老不齊,且眠蠶被桑久蓋,以漸不能退皮,大眠後必多遊走。”

(2).指蛇、蠶等脫下的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二》:“細紋薄影,是為蛇退皮。”《歧路燈》第六一回:“兩堆鼢鼠皮,幾條蛇退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退皮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層含義:

  1. 基本釋義(動詞)

    指生物體表皮或外殼自然脫落的過程,常見于節肢動物(如昆蟲、蛇類)的生長階段。這一過程使生物能夠擺脫限制生長的舊表皮,形成新表皮。例如:“蛇類每年會退皮數次以適應身體發育。”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321頁。

  2. 古漢語引申義

    在部分古籍中,“退皮”可隱喻“擺脫舊習”或“自我更新”。如明代《本草綱目·蟲部》載:“蛇退皮,猶人之蛻故求新也。”此處以生物現象喻指自我革新。

    來源參考:李時珍《本草綱目》(萬曆刻本),卷四十三。


知識延伸與規範用法說明

現代漢語中,“退皮”與“蛻皮”常混用,但規範術語為“蛻皮”(見《生物學名詞》科學出版社)。例如:“蟬的幼蟲需蛻皮四次才能羽化。”建議在學術及正式文本中優先采用“蛻皮”以符合學科規範。

來源參考:《生物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217頁。

網絡擴展解釋

“退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指動物蛻皮的過程
    即蛇、蠶等動物通過脫去舊表皮完成生長的自然現象。例如《農桑經》中提到,蠶若無法正常退皮,會導緻後續發育異常。

  2. 指蛻下的表皮
    特指蛇、蠶等動物脫落後的皮。如《徐霞客遊記》中描述“蛇退皮”的形态,以及《歧路燈》提到的“蛇退皮”作為物品。


二、用法與出處


三、相關說明

需注意,“退皮”在部分方言或口語中可能與醫學上的皮膚脫屑混淆(如提到的皮膚病症狀),但傳統釋義僅針對動物蛻皮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拔儁寶币悲怖本頭碧椀避兇趨吉猜害才華策辔剗革雠害顇蹙蛋圓鰪鳉恩寄二十四司豶豕副将剛戾自用高價革風易俗過甚其詞寒胎覈考虹陛鴻舉毀棄惠悟膠漆交皆悉唧咕警防金輝玉潔金科玉臬隽詞考檢趷蹬蹬寬打周折曠蕪誇賞勞動力六屬铠龍翔鳳舞祿豢輪子冒愧孟青棒明白了當目瞪口呆拈花一笑盤松陪扈前桅牽陷妻弟情事山胞世塵提倡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