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征询。《南齐书·郁林王纪》:“乃谋出 高宗 於 西州 ,中勑用事,不復关諮。”《南齐书·江祏传》:“ 高宗 虽顾命羣公,而意寄多在 祏 兄弟。至是更直殿内,动止关諮。”
(2).禀报请示。《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军兴以来,处事不用律令,竞作新意,临事立制,朝作夕改,至於主者不敢任法,每輒关諮,非为政之体也。”
“关谘”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咨询、商议或请求指示”的行为。从构词法分析,“关”字在此处取“关联、涉及”之义,强调行为与事务的联结;“谘”则来源于“谘询”,指正式征求意见或建议的互动过程。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书中,体现层级间的请示关系。
据《汉语大词典》收录,“关谘”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公文制度,例如官员向中央机构提交的文书常标注“须至关谘”字样,表明需等待上级批复后方可执行。清代《六部成语注解》中亦载:“凡行移外省之文,由部关谘者,谓咨文也”,佐证其在古代行政体系中的程序性作用。
现代汉语中,“关谘”的使用场景已大幅缩减,仅在特定学术考据或仿古语境中出现。例如在历史学研究中,学者会引用“关谘政事”描述唐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决策流程。需注意的是,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属于边缘性文言词汇。
“关谘”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ān zī,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征询
指主动向他人征求意见或建议。例如《南齐书·江祏传》提到“动止关諮”,意为行动前需征询意见。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常见,强调决策前的商议过程。
禀报请示
指向上级或权威部门汇报并请求指示。如《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记载“每輒关諮”,说明事务需频繁向上级请示。
如需具体古籍例句或进一步分析,可参考(《资治通鉴》相关记载)或(《南齐书》用例)。
疤痕背过气变危为安波诡博落逋流岔口长往成居逞势赤令垂矜大红道度盗械登手登脚抵补定礼递孝东闯西走顿弊二郗概用攻心战锢疾滚齿机国别龢利虎拜掎拔诀绝隽誉酹祝敛众陆羽茶马齿徒增明信片俳佪杷榄槃辟辟胁顷年穷士跧局善贷识裁水俭司搏琐话太平歌词腾掀铁骊吐翕万窍五牸暇刻销旷狎赏躞蹀喜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