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胡毋彦国 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刘孝标 注:“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谈屑”指谈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元 王恽 《琉璃肺》诗:“四筵谈屑霏餘烈,一缕冰浆濯素襟。”
“谈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该词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中的典故:“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刘孝标注解为“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原指谈吐时言辞优美流畅,如同木匠刨木时连续落下的木屑般自然生动,后引申为形容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谈话状态。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误读为“言辞浅薄无价值”,这与古籍原意相悖,需结合权威文献理解。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时参考《世说新语》《汉典》等经典释义。
谈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谈”和“屑”两个字。
“谈”的部首是言字旁,总共有7画;“屑”的部首是尸字旁,总共有8画。
“谈屑”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笔记和杂录中。它表示人的言谈之中的微不足道的碎片、琐事。也可以引申为小事、琐事或者无足轻重的事情。
在繁体字中,“谈屑”这个词语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谈屑”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谈”字在小篆中的写法是“讠䜣”,而“屑”字在小篆中的写法是“曳身”。虽然写法有所变化,但字义和发音保持不变。
1. 他的话里总是充满了琐碎的谈屑。
2. 这篇文章几乎没有价值,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谈屑。
谈论、谈笑、谈判、屑金
琐事、细枝末节、烦琐
重要、要点、关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