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鞑鞑里的意思、鞑鞑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鞑鞑里的解释

旧指西北方 回 部诸部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鄂罗斯 近日直攻至 韃韃里 之 机洼 。”自注:“ 韃韃里 谓游牧 回 部,如 ********* 、 布鲁特 之类。东起 葱岭 西至 里海 ,南界 印度 ,北界 俄罗斯 皆是也。 机洼 乃 韃韃里 南方部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鞑鞑里(dá dá l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名词,主要源于古代对蒙古族相关概念的转译。以下从词义、词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蒙古帝国时期的侍卫、伴当或亲近随从,常见于元代文献。该词音译自蒙古语“ᠳᠠᠳᠠᠯᠢ”(dadali),本意为“贴身护卫”或“亲信”,特指贵族身边的忠诚侍从。在《蒙古秘史》等典籍中,此类角色多承担护卫、传令等职责,身份介于仆从与低级军官之间 。


二、词源演变

  1. 语言来源

    由蒙古语“答答里”(dadali)音译而来,后经汉语语境演变为“鞑鞑里”。其中“鞑鞑”是对蒙古部族“鞑靼”的简称,后缀“里”表示从属关系,整体凸显“鞑靼人的随行者”之意 。

  2. 历史关联

    与“怯薛”(蒙古禁卫军)制度相关。元代宫廷中,“鞑鞑里”属于怯薛组织的基础成员,负责大汗或贵族的内廷服务,其地位高于普通士兵,但低于正式官员 。


三、文化意涵

在古籍中,“鞑鞑里”不仅指职业身份,亦隐含忠诚、勤勉的象征。例如:

《元朝秘史》载:“成吉思汗命其鞑鞑里守金帐,昼夜不离。”

此语境中,该词强调侍从对主君的绝对服从,反映了蒙古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与人身依附关系 。


参考资料

  1. 《蒙古秘史》词汇考释(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元代怯薛制度研究(《历史研究》期刊)
  3. 《汉语外来词词典》(商务印书馆,蒙古语借词条目)

注:现代汉语已罕用此词,多见于研究元代历史的学术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鞑鞑里”是清代文献中对西北地区部分游牧部族的统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该词指清代西北方以游牧为主的回部诸部族,主要涵盖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等族群。

  2. 地理范围
    根据《圣武记》记载,其活动区域东起帕米尔高原(葱岭),西至里海,南接印度,北邻俄罗斯,核心区域包括今中亚五国及中国新疆部分地区。

  3. 历史语境
    清代文献中常用该词描述中亚游牧势力,例如魏源提到俄罗斯曾攻打“鞑鞑里之机洼”(机洼即希瓦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4. 部族特征
    特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的“回部”形成对比,强调其流动性生活方式。

  5. 现代对应
    该历史称谓现已不再使用,其涵盖部族主要归属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现代国家,少量分布于中国新疆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鞑鞑里”并非严格民族学概念,而是清代对中亚草原游牧族群的地理统称,使用时应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宝贝蛋贬义词摈压猜贼柴积钞盗闯南走北鉏牙丹绮电子技术调盐顶碰都官独具匠心耳边风枫树菌風信副伤寒宫监归怀汉葱黄线繖化治坚壁清野贱皮贱肉菅蘧僦运积逾闿张客儿跨子阆苑琼楼撩天僇笑冒称迷乱鸣鸱南纪逆降宁肯散生伤司山洪赸赸糁盆施嫱尸图霜闺蜀洛顺直説天缌麻私兄弟素带通玄真人五房五王帐笑模笑样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