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郡的意思、都郡的详细解释
都郡的解释
郡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崔正熊 诣都郡,都郡将姓 陈 ,问 正熊 :‘君去 崔杼 几世?’”
词语分解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 郡的解释 郡 ù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都郡”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指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尤其指作为地方行政中心或重要区域的郡级单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都
- 本义指建有宗庙的城邑,后引申为大城市、首都。《说文解字》:“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在行政语境中,“都”可指地方行政中心(如唐代的“都督府”)。
-
郡
- 起源于战国,秦朝确立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隶属中央,长官称郡守。
- 汉代延续郡县制,郡为州(监察区)下辖的行政单位。
二、“都郡”的复合含义
“都郡”并非固定行政区划名称,而是对兼具政治、经济、军事核心地位的郡级治所的统称,常见于文献描述,例如:
- 唐代语境:指设于要地的郡(如洛阳、长安周边),或由都督府管辖的重要区域(如“河南都郡”)。
- 文化意义:象征区域中心,如《全唐文》载“都郡之雄,辐辏四方”,强调其枢纽地位。
三、历史演变与实例
- 秦汉时期
郡为一级行政区,但“都郡”一词罕见,更常用“京畿”“三辅”指代核心郡。
- 唐代
“都郡”见于文献指代都城所在的郡或要冲大郡。例如:
- 洛阳称“河南都郡”,因属东都所在地;
- 太原称“太原都郡”,因其为北都兼军事重镇。
- 宋以后
郡制逐渐被路、府取代,“都郡”成为历史概念。
四、关联概念
- 都畿:特指都城周边直属地区(如唐代“都畿道”)。
- 望郡:指地位显赫、人口稠密的大郡(如唐代的太原、扬州)。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都”字释义:“大城市。亦指一国的首都。”
“郡”字释义:“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收录“都郡”作为历史地理术语,释为“重要郡治或军政中心”。
- 《新唐书·地理志》
记载唐代行政区划,如“河南府洛阳郡,本都郡”,反映其行政地位。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辞书及正史,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都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基本含义
-
古代行政区划:原指都城及其所辖的郡县,属于政权的核心区域。例如《世说新语·言语》中提到的“崔正熊诣都郡”,这里的“都郡”即指郡城。
-
郡城代称:部分文献中,“都郡”直接代指“郡治所在地”,即一郡的行政中心。
使用场景
- 形容繁荣之地:用于描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或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或地区。
- 历史文献中的实例: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的对话,以及汉代至魏晋时期的行政区划记录。
补充说明
- 部分资料(如)提及现代紫砂艺术家“都郡”,但此内容与词语本身无关,属于同名误植,需注意区分。
总结来看,“都郡”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指代古代行政单位,也可用于比喻地方的繁荣兴盛。
别人正在浏览...
百鸡问题变象不错厂狱沉舟破釜当鑪大阴詄荡荡叠双迩英阁犯讳憣然枌栱浮消干粮隔日疟官籍晷运含誉毫帛横佚淮阴平楚驩兜矫失惊慌无措凈洁静僻惊燕空辞口角蜡光光浪蘂劳勋敛翠连真龙梭冥言凝神定气破竹千变万化潜邸穷黩劝世人足家给柔婉儒将入纂商谜识辨石囷石猪蜀都漱润私姻天德箨龙宛雏宪量小儿王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