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使长的意思、使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使长的解释

(1).上司。属员对主管官的称呼。《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吾儕捐父母妻子,为人客战,千里送死,而使长復不存恤,奈何?”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其生长富贵,本不知艰难,一但仕宦,便为此官,逐司只有使长一人可相拘辖。”

(2). 金 元 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也称作“侍长”。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院公云﹞夜来两个小使长把墙头上花都折坏了。” 明 《杀狗记·安童将命》:“老汉姓 王 ,名 老实 ,西郊外居住,从来伏侍 孙 宅使长至今,已过两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使长"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罕见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考据。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的释义,"使长"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古代对长官或上司的尊称

源于宋元时期,特指有管辖权的上级官吏。例如:

《元典章·刑部十五》载:"奴婢告使长,得实者,减罪二等"

此处"使长"指奴婢对其主人的正式称谓,体现主仆隶属关系。


二、出使一方的长官

指受命担任外交或特派任务的负责人。明代张岱《夜航船》提及:

"西域称汉天子为使长,盖尊其遣使节镇抚边疆之职"

此义项强调使节在特定区域的权威代表身份。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特定方言残留。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支配权"与"尊崇地位"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指向对象。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7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页5312
  2.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387

网络扩展解释

“使长”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在不同时代和语境中用法有所差异:

一、上司或主管官员的称呼

  1. 定义:指下属对上级官员的尊称,相当于“上司”或“长官”。
  2. 历史背景:多见于宋元文献。例如《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中记载士兵对将领的称呼,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也提到官员间的隶属关系。
  3. 典型例句:“吾儕捐父母妻子,为人客战……而使长復不存恤,奈何?”(《资治通鉴》)。

二、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1. 定义:金元时期奴仆对主人的称谓,也作“侍长”。
  2. 历史背景:元代杂剧和明代南戏中常见此用法,如元白朴《墙头马上》提及“小使长”指称家中幼主,明代《杀狗记》中王老实自称“伏侍孙宅使长”。
  3. 典型例句:“常言道:‘一岁使长百岁奴’。”(元·白朴《墙头马上》)。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金元时期白话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谙忽拔着短筹拔足不费吹灰之力不谐乘车戴笠蚩辱充气出押从流登基抵牙儿顿学累功房间发屋風從響應凤转凤翥鸾回服毙凫趋雀跃哽吃庚邮寡辣寒瓜禾杈鸿采轰隆鸿雁宏整迦黎具设亢木科贬可耕地空花崆峒老款致拉了饥荒牢姐临河羡鱼瞒神弄鬼梅大头宓机绢谋犹女长须嫁气派迄至盛隆竖毛太平鼓贪欲无艺韬真同载脱靶亡形委化未遂无根而固无遮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