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廨的意思、官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廨的解释

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梁书·吕僧珍传》:“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宋 欧阳修 《晚秋凝翠亭》诗:“黄叶落空城,青山遶官廨。”《元史·韩镛传》:“ 鏞 居官廨,自奉澹泊,僚属亦皆化之。” 明 高启 《幻住精舍寻梅》诗:“偶逢一树在官廨,为写新诗冰满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廨是中国古代对官府办公场所的统称,专指官员处理政务的衙署建筑。该词由“官”与“廨”组合而成,“官”指代官吏或国家机构,“廨”本义为官吏治事的处所,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汉书·酷吏传》载“缮治官廨”,指修缮官方建筑。

在具体功能上,官廨不仅包含官员办理公务的正厅,还涵盖附属的库房、僚属办公区及官吏居所。例如宋代《营造法式》记载地方官廨“前堂后寝”的格局,前部设审案大堂,后部为官员住宅。明代《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描述的县衙官廨,即包含“六房三班”的完整行政体系。

古代官廨建筑遵循严格的等级规制,如《明会典》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廨舍可用青瓦,七品以下仅限素筒瓦。这类建筑多采用抬梁式结构,重要衙署设有“戒石亭”“申明亭”等礼制建筑,体现着“明刑弼教”的治理理念。现存的山西霍州署、河南内乡县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留了明清官廨建筑群的历史风貌。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明史·舆服志》;《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05年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官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读音与构成
    拼音为guān xiè(ㄍㄨㄢ ㄒ一ㄝˋ),由“官”(官员)和“廨”(官署)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官员办公的场所”。

  2. 具体含义
    指官署或官吏办公的房舍,即古代政府机构处理公务的建筑物。例如:

    • 《南史·吕僧珍传》记载:“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怎能挪用官署来扩建我的私宅?)。
    • 《梁书》中提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进一步佐证其作为固定办公场所的功能。
  3. 近义词与现代使用

    • 近义词:官署、衙门、公廨。
    • 现代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行政机构或历史文献中。
  4. 文献例证
    宋代欧阳修《晚秋凝翠亭》诗云:“黄叶落空城,青山遶官廨”,通过自然景色与官廨的对比,展现了古代官署的环境特点。

该词是古代对官方办公场所的统称,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组词,可查阅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媕呓白夺宝穑北非壁龛避正殿捕壮猜急才勇朝议秤铊虽小压千斤愁颜辍辍词不达意独具慧眼独幸二十进制烦腻鵩入甘茶赶忙工具钢慧水活鳞将领贱隶鞿绊九逝戢尾刻砥恳怛宽宏大量廓张立幅林缬麻木马枣暖暾乾德谦慎然犀角沙篆升仙太子书读五车説口倏易厮觑私坐飕飕随后谈锋颓紊拓都晚莟五老峰相对湿度相将先轨淅二泔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