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砥的意思、刻砥的详细解释
刻砥的解释
刻苦磨砺。 清 方苞 《孙徵君传》:“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词语分解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 砥的解释 砥 ǐ 〔砥柱中流〕像砥柱山(在中国三门峡)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细的磨刀石:砥石。砥砺。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刻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è dǐ,其核心含义为刻苦磨砺,常用来形容通过严格自律和持续努力来提升自我素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义拆分:
- 刻:指“刻意、刻苦”,强调主观上的努力和坚持。
- 砥:原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砺、修炼”,比喻通过外在或内在的锤炼提升自我。
- 整体含义:结合两字,表示通过刻苦努力不断磨炼自身,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用法与出处
- 文献用例:
- 清代方苞在《孙徵君传》中记载:“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此处描述主人公通过“刻砥”修身,体现自律与坚持。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对品德、学问或技能的长期锤炼,如“他数十年如一日刻砥学问,终成大家”。
相关拓展
- 近义表述:磨砥刻厉、砥砺前行、卧薪尝胆。
- 文化内涵:该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克己”的理念,强调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用法示例,可参考《孙徵君传》及汉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刻砥的意思
刻砥(kè dǐ)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用细腻而准确的语言描绘或刻画。它常用来形容笔墨之功,以及人的坚韧和执着。
拆分部首和笔画
刻砥由“刀”(刂)和“石”(石)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4画。
来源
刻砥最早出自《论语·季氏》一篇,其中有句话“و心爱刻砥”。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常见词。
繁体
刻砥的繁体字为「刻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刻砥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如刻字的部首“刀”会写成一种古代刀形,石字的部首“石”则会写成更加方块的形状。
例句
1. 他精准地刻砥着周围的一切,使人感受到细节之美。
2. 这位作家用他的笔刻砥描绘出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组词
刻砥书法、刻砥精神、刻砥不妥、刻砥铭心
近义词
刻画、描绘、刻印
反义词
概括、模糊、含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